台灣企業廟宇量產化:兩日造一廟 一星期送抵海外

撰文:李俊杰
出版:更新:

台灣寺廟數量比便利商店還多,台灣商人林復準早於20年前,已投身量產廟宇這一門生意。他的企業為客人提供各式廟宇,即使客人遠在海外,也能「送廟到府」。
由於林復準早着先機,企業發展至今已成為台灣唯一的量產、運送一體化的廟宇量產公司,加上孫輩成功開拓海外市場,公司生意更是蒸蒸日上。

林復準的企業最初的行銷方式是將廟和金爐陳列在路邊。(BBC中文網)
+2
台灣內政部統計,全台灣登記有案宗教建築(寺、廟、宮、堂)超過1.5萬座,平均每一萬人分配到6.5座寺廟,全台灣的寺廟數量比便利商店還多。如果算上未登記的社區小廟等,台灣寺廟的密度相當可觀。

「台灣每一個村莊都有不只一間土地公廟……一年幾百間的訂單,做不快怎麼做得來?」現年80歲的林復準表示,用機器量產廟宇的點子和產線設計,全都他的構思。

廟宇產業現已成為家族企業,林復準的子孫在台灣各地處理廟宇量產的業務。據悉,他從事營造業60多年,10幾歲開始跟師傅用傳統的方式四處建造廟宇。20多年前,他看準商機,開始建造「給神明的房子」。目前,他創辦的公司是台灣唯一的廟宇量產、運送一體化的企業。

台灣廟宇的密度比便利商店還高。(BBC中文網)

在南海島礁太平島上的「南沙太平島觀音堂」也出自於林復準的工廠。量產廟宇生意在2010年左右穩定發展,林復準的孫輩接手行銷業務後,積極透過社交媒體、通訊軟件開發新客源。近年更將業務拓展到海外,訂單大多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也有大陸的台商買廟放在廠區祈求平安。

不過,在部分台灣人看來,產量廟宇或對神明有所不敬。林復準則解釋,他們只生產廟宇,沒有製作神明的金身,因金身和廟體有分別。

公司的生意蒸蒸日上,為了迎合客戶的各種要求,廟宇的尺寸和種類也愈來愈多,「現在已經開發快一百種產品,我今年八十歲,要做的工作排到兩年後了」。

林復準的工廠講求效率,他自豪地稱「人想拜拜就會想要有廟,請人蓋要蓋很久,來找我們的話只需要兩天」,客人如果透過網路下單,最快可以於一個星期內,在指定的地點收到組裝好的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