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傅瑩:朝鮮及南海問題皆源於美國

撰文:鄭子健
出版:更新:

德國時間 2月16日,第54屆慕尼克安全會議在德國慕尼克正式召開,為期三天。超過20個國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腦、約40位外長和40名防長出席本次會議。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傅瑩今年將再次作為中方代表參會。會前傅瑩接受《慕尼黑安全文件》約稿,發表英文文章,闡述中國對國際大勢的看法,中文版授權《中國新聞週刊》於2月17日獨家刊發。

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傅瑩。(資料圖片)

傅瑩在文中稱:「美國仍試圖習慣性地從傳統地緣政治競爭的角度看待中國在全球事務中不斷增強的作用,擺出同中國全方位『競爭』的姿態。」她以去年底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為例,指其中定性中國為國際秩序的「修正主義者」。

中國主張做大「蛋糕」而非限制

傅瑩就此承認:「隨著中國經濟、政治、科技、文化實力的增長,中美在一些領域不可避免地出現一定的競爭性,這也是全球自由市場經濟的性質所決定的。」可是,她認為兩國合作大於競爭,只要競爭一面保持「良性」、「建設性」及「基於規劃」,就能達致共同進步,裨益中美以至全球人民。

至於中美各大爭議,如貿易摩擦,傅瑩所解讀中方觀點如下:

為解決中美之間的貿易不平衡,中國主張採取做大「蛋糕」而非限制的辦法。美方應放寬對華高技術產品出口管制、履行中國入世議定書第15條義務、公平對待中國企業赴美投資,慎用貿易救濟措施。

美國「重返亞洲」戰略挑起事端

另一方面,就朝鮮核僵局,傅瑩指問題根源在於美軍駐紮韓半島,「連年向朝鮮施加強大軍事壓力」,朝鮮為自保而「試核射導」,威脅地區安全,雙方相互刺激下造成惡性循環。中方定為則為確認「制裁是必要的手段」,但惟獨有和談空間,「制裁才能有效果」,因此中方一直堅持促進對話與談判。

南海多個島礁近年已被中國建成軍事基地。(南海研究論壇)

中美於南海亦屢有磨擦,傅瑩亦指美國挑起衝突在先:「在很多中國人看來,美國是南海局勢緊張的推手。美國推進『重返亞洲』戰略,將中國視為主要針對目標。」對於中方自2013年起擴建南海島礁,傅瑩指一為改善駐守人員的工作和生活條件,二為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相關工程遠離國際航道,不影響航行自由。中國與東盟正就「「南海行為準則」進行談判:

中國沒有旨在謀求所謂地區霸權的動機和設計,未來形勢如何發展取決於各方的認識和選擇。如果選擇合作,可能是多贏;如果選擇對抗,則可能是僵局甚至衝突,任何一方都難以從中完全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