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梁振英一帶一路新瓶裝舊酒 蔡英文五大創新勇闖出路

撰文:傅霾澈
出版:更新:

在香港特首梁振英宣讀施政報告之際,台灣總統大選也進入最後直路,如果不出意外,民進黨的蔡英文將問鼎寶座。港台兩地近年來均面臨產業空心化的問題,如何改變這種局面,重拾昔日亞洲四小龍的輝煌,是兩地最高領導人急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從梁振英提了超過40次「一帶一路」可以看出,他的經濟政策的大方向是和大陸進行更緊密的融合,而被譽為「新蔣經國」的蔡英文則認為台灣不應依附大陸,而是打造全新產業,再造經濟結構,方有出路可言。兩人的思路可謂南轅北轍,至於孰優孰劣,只能留待時間驗證。

 

蔡英文四年前落選後痛定思痛,希望尋求台灣的出路帶領台灣人民走出低谷,為此她拜訪創科工作室,向年輕創業者請教前線經驗,又視察碩果僅存的本地鞋廠,與幾代業內人士傾談,發掘中小企生存之道。於遊歷過程中,她不忘與各地弱勢社群相處互動,記下原住民學校、地方棒球隊、豬户菜農等故事,稱之為「在地希望」。她在著作《英派》中得出的結論是:台灣惟有以創新科技為本,打造全新產業,再造經濟結構,方有出路可言,並提出「五大創新研發計劃」。

《英派》強調「在地見聞」,以人間溫情傳達政綱理念。(黃永俊攝)

反觀梁振英,上任以來的政策就是諮詢、諮詢再諮詢,鮮聞他下基層實地走訪,因此出台的政策總被批評「離地」。就如今天施政報告提出,將注資10億港元獎學金,鼓勵更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學生來港升學。但政策出台之前,政府做過多少調研?沿線國家學生是否對來港升學感興趣?他們升學之後對於加重香港在「一帶一路」角色的作用能有多大?都是一紙空文,令人質疑政策的可操作性和效果。至於其他推動人民幣離岸中心建設、吸引內地企業在港成立企業財資中心等等與大陸經濟接軌的內容,更是老生常談,幾乎每份施政報告都會提及,只不過今天放在「一帶一路」的包裝之下而已。

 

政綱不只是抽象論證,《英派》想說服讀者,假如給蔡英文一個機會,產業再造與數據增長只是手段,她會確保分配正義,各階層和族群都會分享到經濟成果,得以追求幸福。蔡英文用誠意和務實打動了台灣人民,贏下大選只是時間問題。但梁振英的施政報告只能用空洞和乏善可稱來形容,與蔡英文相比,梁振英簡直可以說是「趕客」。

 

看過《英派》的人都認為,蔡英文是一個充滿自信和情懷的領袖,希望帶領台灣人民走出困境,哪怕認識到台灣的經濟難以擺脫大陸,仍有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務求為台灣人鋪設一條新的光明大道。而看完施政報告後,對梁振英的感覺則是既無衝勁也無憧憬,完全依附於大陸而不思進取,面對困境並沒有壯士斷臂的勇氣和決心,港人只能哀嘆並繼續對台灣投以羨慕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