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毒跑道接連曝光 生產招標施工驗收過程問題多多

撰文:崔德興
出版:更新:
內地「毒跑道」事件接連曝光,媒體揭發從生產到檢驗過程中均存在問題。(新華社)

這一年來,內地校園「毒跑道」已經由個別事件升格成嚴重的問題,一個又一個「毒跑道」事件曝光,更引起媒體和社會關注。先有央視曝光的毒跑道黑色產業鏈,後又有內媒財新網和新京報等作出深度報道。

去年秋季,深圳多所小學陸續爆發「毒跑道」事件,學生出現流鼻血、嘔吐等相關症狀。隨後,同類事件在全國範圍內接連爆發。到今年6月初,北京西城區第二實驗小學白雲路分校被曝出,操場存在刺鼻異味,多名學生出現流鼻血等症狀,再次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更有家長自發對學校操場檢測。最後檢測出空氣中確有污染物超標,推翻了早前檢驗為「合格」的結果。

對此,有內地專家指是國內塑膠跑道檢測標準太寬鬆,也並非強制性,亦沒有標準跑道鋪裝後對空氣質量的影響。

另外,有報道指出「毒跑道」由招標、拖工直到驗收整條產業鍵均存在問題。報道指,河北保定、滄州一帶的企業正是生產有毒跑道的黑手。毒跑道的原料包括廢舊輪胎、廢棄的電纜、以及各種說不清來源、說不清品種的橡膠垃圾。另外,塑膠跑道市場幾乎無行業門檻,體育場地設施建設由行業自理,導致招標和施工混亂。報道引述有跑道商指,一些無資質的建築團隊在建築企業掛名,給企業一定管理費,就以企業名義去競標。中標後,再由團隊自己去採購原材料以降低成本。驗收環節也多半流於形式,給了檢查者「小費」就能「合格」。看來,生產過程中的各種問題,使內地「毒跑道」不斷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