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團全會召開 人才儲備基地作用減弱

撰文:傅霾澈
出版:更新:
共青團的地位有所下降。(網上圖片)

1月15日至16日,北京召開了共青團十七屆五中全會。相比起稍早舉行的中紀委全會,此會未在輿論場中激起太多關注,這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映照了共青團系統在當下中共整體架構中的位置處境。

 

改革開放以來,共青團在中共黨內的功能主要有兩個,一是作為中共聯繫青年群眾的橋樑紐帶,一是作為黨政系統官員的人才儲備基地。分析認為,目前來看,共青團的第一個功能呈現出有所加強跡象;其第二個功能卻已嚴重弱化,外界所稱「團派」官員整體下行的狀態就說明了這一點。這也導致中共接班人團隊培養體系的變化。

 

過去數十年來,共青團在中共體制內的凸顯,從此出身的官員躋身高層,有特定的歷史需求。其主要背景是,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陳雲等人帶領一批復出的老幹部撥亂反正,文革期間冒頭的正值中年的官員讓賢退位,整體官場處於青黃不接的狀態。胡耀邦從共青團提拔了一批較具開放意識新青年成為重要補充,並成為推動改革的一股重要力量。

 

由此逐漸在中共黨內形成一種趨勢,也就是將共青團作為中共精英人才的培養基地,或者說是受到中央垂青的較具年齡優勢官員上位的階梯。再加上曾掌管共青團的胡耀邦與胡錦濤兩任中共總書記一定程度上的扶持助推,終於形成共青團官員大規模入席中央委員會和政治局的景觀。現任「團派」高層有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和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等。

 

但分析認為,經過改革開放30餘年的黨建重建,中共人事組織任用體系日漸完備,黨員規模急劇膨脹,不再缺乏高學歷、有視野的人才。而且通過近年來共青團系統出身和長年基層歷練的官員群體的對比,後者有經驗、能力強、有全域觀,長於執行和實踐的優點凸顯出來。這些也正是當下中共執政者特別重視的素質。共青團作為中共精英人才儲備基地和上升渠道的作用,亦因此受到影響。

 

有觀察者認為,在共青團培養人才的作用下降後,破格提拔和快速上升的案例明顯增多,其中很多官員都已在地方和基層長期歷練,這一現象已經初步顯現於領導人集體換屆的中共十八大期間。在過去三年,反腐導致大量崗位空缺,順勢補位者大多來自地方和基層,而不是共青團系統。這可能也意味著,本來就有所誇大的所謂「團派」,有可能在中國政壇淡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