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地震40周年】中國防災三大轉變 緩害路仍長

撰文:崔德興
出版:更新:

今日是唐山大地震40周年。1976年7月28日凌晨3時,河北唐山、豐南一帶發生黎克特制7.8級強地震,造成逾24萬人死亡,16萬人重傷。
地震至今40年,中國應對天災,無論是在抗災還是在信息公開上都有所進步,不過依然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地震後,唐山經過多年重建和發展,重現大城市面貌。(新華社)
時代總是在進步。九十年代以來,突發事件報道的一些禁錮逐漸打破,尺度逐步放寬。 進步了,但只是初步的。 多年來種種思想禁錮的影響很難在短時間內煙消雲散,出於利害考慮而文過飾非、隱瞞真相的惡習在一些部門和地方幹部中仍然存在。 因此,唐山地震報道中的教訓絕對不應忘記。
新華社前副總編輯徐學江

1976年,唐山遭逢黎克特制7.8級強地震,造成逾24萬人死亡,16萬人重傷;至今四十載,期間中國亦面對過多次天然災害,包括汶川地震等,現在回首唐山之災,實在有不少可反思之處,中國政府似也能汲取教訓,記者歸納出當局應對天災的三大轉變。

轉變一:外國援助 從拒絕到接受

相比唐山地震,中國近年應對天災時積極接受援助。圖為2008年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溫家寶和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視察汶川地震重災區映秀鎮。(Getty images)

唐山大地震發生之時,正值中國文化大革命尾聲,國家經濟瀕臨破產,政治不穩。《騰訊歷史》指出,儘管政府集中全國力量救災,但是受限於資源缺乏等客觀條件,救援效果不理想。當時聯合國秘書長和美英等國家政府,都表示願意支援中國,但中國政府因政治等因素而拒絕。錢鋼著作《唐山大地震》稱,當時中國雖然立即展開救災,但由於極左勢力懼怕和排斥外國,強調「自力更生」,拒絕國際援助;書中引述外界觀點:中方如若接受援助,或可相應減少死亡人數。

80年願受助 91年籲救援

不過,中國往後逐漸改變了對國際援助的立場。1980年,中國遭遇嚴重的「南澇北旱」災害。當年10月國務院批準了外交部、民政部《關於接受聯合國救災署援助的請示》。隨後,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通過聯合國救災署,向中國提供了2000多萬美元的救災物資,這是中共建政以來首次接受國際救災援助。到1991年華東水災,中國政府更直接、大規模呼籲國際社會的援助。2008年的汶川地震,亦牽動全球為中國捐款援助,捐款總額不但創下紀錄,也是中共建政以來第一次有外國專業救援人員參與救災。

1976年,唐山地震後一片頹垣敗瓦。(Getty Images)

轉變二:防震意識漸增

由於唐山被認為是較少可能地震的地方,且過往(大地震前)發生過的地震強度也不高,因此絕大多數建築物沒抗震能力。河北省政府也表示:「唐山市的民用建築,絕大多數為多層磚混結構,抗震性能較差。」實際上,逾九成建築在地震中毀壞或嚴重損壞,是死傷人數慘重的主因之一。當時政府總結表示,日後發展要「留有避震和疏散餘地,充分利用對建築物抗震不利的地段,開闢公園、體育場和綠化帶」,更稱新建工程必須考慮抗震設防。

高危地方避建設 建築物料須防震

汶川地震後,中科院地質教授史保平指出,應對地震要「以防為主」,嚴格按照建築標準,或者在一些大的斷裂帶,若不適合人居住的話就不要再住人,「不適合蓋水電站、核電廠等各種重大設施的地方,也一定要避開這方面的建設」。

另外,地震救援需要專業技術和專業設備,然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缺乏專業救援隊伍,只能依靠人海戰術來應對自然災害。據悉,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大部分倖存者就是解放軍用雙手從廢墟中挖出來的。曾有參與救援的士兵回憶說:「我們沒有口罩,沒有手套,沒有工具,都用手去挖去刨。」

01年成立專屬救災隊

到2001年4月,中國正式成立「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該救援隊由國家地震局應急司主管,而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負責相關技術、培訓和物資保障。2008年,救援隊214人曾參與汶川大地震救災。到2010年,救援隊擴充了一倍,達到480人。儘管現在中國大部分救援仍依靠軍隊和武警,但他們並不具有災害救援的專業技術,專業隊伍更顯重要。

當然,以中國的面積和人口而言,只有一支專業救援隊伍絕對不夠。雖則如此,較之1976年唐山大地震而言,「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的成立已有很大進步。

汶川地震後,當局公布的死難者名單受到民間懷疑,有人主動調查遇難學童名單。(Getty Images)

轉變三:公開數據趨增 資訊仍欠透明

唐山大地震3年後,官方才公布的死亡人數。2006年,即地震30周年的7月27日,新華社發出通稿《唐山大地震死亡人數是如何披露的?》,講述唐山地震中的死亡人數字是如何在3年之後才「解密」,而首次公開披露死亡人數的,是新華社前副總編輯徐學江。

當時負責這則新聞的徐學江表示,他在1979年11月在大連參加一個地震會議中,獲悉大地震的死亡人數,他說服會議秘書長讓他發稿。新華社曾引述徐學江的話說:「由於一直沒有公布官方的傷亡人數,國內外有很多猜測和謠言,如香港報紙就曾報過唐山地震死亡人數超過70萬等,與其讓猜測和謠言滿天飛,不如正式公布真實情況。」後來,官方在公布災害信息等方面的透明度確實有所提高。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官方在統計和公布死難者人數,遠較唐山地震迅速。當時,四川省政府持續更新傷亡數字,民政部也在同年9月報告死傷者及失蹤人數。

民間質疑官方數據 譚作人尋真反下獄 

然而,民間對官方公布的數字仍有所懷疑,四川省政府也拒絕公布遇難學生名單。藝術家艾未未曾自發統計汶川地震遇難學童的調查活動,卻受到官方干涉,一些在網上公開的信息被刪除。四川作家譚作人曾呼籲民間調查汶川大地震遇難學生校舍的工程質量,「確認每一個班級,每一所學校、每一個鄉鎮、每一個縣市、每一個地區遇難學生的真實數據」,卻被政府以曾發表「六四事件」的文章為名拘留,後被判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入獄。

對比唐山地震,中國發布和處理災害信息上的透明度確實是南轅北轍,然而仍有待進一步透明,釋除公眾疑慮。

唐山市抗震紀念碑區域。(新華社)

中央領導人或將出席紀念活動

從昨天(27日)起,到唐山遺址紀念公園、罹難者紀念牆前祭奠的人就絡繹不絕。29日唐山將舉行高規格祭奠,《明報》報道引述消息指,將有中央領導人出席活動。

在10年前,唐山大地震30周年時,也有媒體盛傳時任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會在唐山千人紀念大會上,領祭「24萬亡靈」。當日,唐山確有千人紀念大會,但胡錦濤並未出席,紀念規格局限為省級,由時任河北省委副書記季允石主持。同日,胡錦濤也曾前往唐山,但僅僅是到紀念碑前獻花和看望截癱傷員,他在唐山的活動,時過兩天,才由官方媒體發布。胡錦濤的「低調悼念」,當時曾惹起外界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