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最美野長城」修繕變水泥路 保護性破壞亂象百出

撰文:陳曉
出版:更新:
小河口長城原貌 (網上圖片)
修繕後的長城城牆頂面 (網上圖片)

近日,網上出現一條名為「最美野長城被砂漿抹平,七百年歷史國寶面目全非」的帖子引發各界關注。據《華商晨報》報道,帖子中提及的長城位於遼寧綏中縣永安堡鄉小河口村,由於此段長城雄踞於險峻的山嶺,野性十足,有著十分原始的風貌,因此被驢友們稱為「最美野長城」。可是據網民透露,有關當局在2014年對小河口長城進行修繕工程,不僅用砂漿抹殘缺垛口牆,還以灰色物質覆蓋城牆頂面,質疑有關當局破壞重要國家文物。

對於質疑,當地文物保護部門相關負責人回應稱,此次修繕經過國家文物局的審批,方案的設計,批复,工程監理和驗收每一步都合理合法。但同時也承認「確實修得不好看。」

砂漿抹平長城垛口牆

據網上圖片顯示,小河口長城經修繕後,殘缺的垛口牆等都被抹平,有一段長城的城牆頂面,被一層灰色物質覆蓋,原有殘存碎裂的方磚和條石都被掩蓋。對於古長城「舊貌換新容」,網友紛紛提出質疑,並稱「這種修葺簡直比破壞還可怕」。當地攝影愛好者劉先生長期拍攝小河口長城,據他透露,長城是在2014年修繕的,擔心以後也會沿用這種工藝修繕長城。

修護工程完成後的長城 (網上圖片)

文保部門稱修繕合法 不能為了攝影展示

綏中縣文物局文物科負責人王建華在回應質疑時表示,長城是國寶,文物保護部門每年都在加強長城的維護工作,此次修繕長城項目是國家文物局批示,從方案的設計、批示、工程監理和竣工驗收,每一步都合理合法。

另外,有文物局相關人士表示,「最美野長城被砂漿抹平」說法並不準確。此次長城修繕使用的材料並不是砂漿,網友不了解長城修繕的工藝,看待事件的角度和文物保護的角度不同,修繕長城不能完全為了攝影展示。

不過,遼寧省文化廳副廳長,文物局局長丁輝在21日回應事件時也承認「確實修得不好看」,並稱在修完之後,當局已經發現並不理想,但這是專家制定的唯一方案,「所以我們也很糾結」。

原本破落的城牆小徑,現在變成有如郊野公園的行山徑,一路平滑卻失去風格。(中新社)
一個人在砂漿路上。(中新社)

中國文物修護現「保護性破壞」亂象

近年,中國發生不少修護文物反變破壞文物的事件,令人質疑中國政府對文物修護工作監管不力。近期山西美女修復廣勝寺壁畫事件也在網上引起熱議,有人質疑其修復手法不專業,也有人質疑是否實習生,並稱實習生不能直接從事壁畫修復工作。不過,山西省文物局稱做法符合相關程序,合理合法,事件主角已離開廣勝寺。

因網帖「有一張金喜善的臉,卻在山西的一個寺廟」引起爭議的80後女壁畫師。 (網上圖片)
據稱女孩畢業於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文物修復專業,但被質疑她是實習生,不能直接修復壁畫。(網上圖片)

而在今年3月,杭州有關部門以修繕整治的名義,將西湖邊文物建築「秋水山莊」粉刷成黃色,但遭網民吐槽「太過刺眼」後,又在半天內緊急決定另蓋灰漆,被譏諷為文物「變色記」。今年5月,末代皇后婉容故居展開部屋頂維修工作,但因施工不符規定,僅進行20餘天就停工,令皇后故居變成「爛尾」工地。2013年,遼寧省朝陽市雲接寺清代壁畫被「修復」得面目全非,直接在壁畫上重繪了一幅截然不同的畫作,效果令人咋舌,被網民譏諷為「仙人變花大姐」。

據統計,中國現有不可移動文物76萬多處,其中建築遺產有40多萬處,如何避免出現「保護性破壞」,保留文物原有的風貌,是有關部門需要正視的一個問題。

遼寧雲接寺屬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寺內壁畫殘破,需要修復。(新浪微博)
修復之後,畫像顏色鮮艷但線條簡單,風格大變。(新浪微博)
雲接寺一幅老舊壁畫。(新浪微博)
雲接寺壁畫被修復得面目全非。(新華網)
維修後的秋水山莊被嘲諷貌似土地廟。(網上圖片)
末代皇后婉容故居修復工程中斷,變成爛尾工地 。(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