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變身「馬老師」東吳大學開講 與陸生激辯「中華民國」正統性

撰文:陳曉
出版:更新:
馬英九以教授身分在東吳大學演講,講題是 「台灣的國際法定位」。 (中央社)

台灣前總統馬英九在昨天(26日)在東吳大學擔任嚴家淦法學講座教授,以「台灣的國際法定位」為題,授課三小時。其間,馬英九在講不但詳述對「九二共識」的看法,還大爆「馬習會」秘聞,更因中華民國是否正統的問題,與大陸學生展開激辯,成為講座的焦點。

馬英九日前接受聘書,重返校園擔任東吳大學「嚴家淦法學講座教授」,在昨日講座開始前,東吳校長潘維大表示,馬英九教授的教職工編號為「86000032」,是民國86年進來的第32位教師,並當場宣布他的教職工編號重新啟用。由於講座僅開放給校內師生和交流學者參加,東吳大學在20日開放網路報名,240個座位1分鐘內即告額滿,校方更開放網路同步直播。

馬英九在東吳大學演講。 (中央社)

談「九二共識」 爆馬習會秘聞

馬英九先從荷蘭人於1642年殖民台灣開始,梳理台灣在國際法地位上的演變。在談及「九二共識」時馬英九稱,1992年10月,海協會與海基會在香港會談及一系列函電後,經由口頭協商而逐漸形成的不成文默契。「九二共識」對台灣有利,因可照我們的方式解釋,有了彈性。馬英九表示,希望兩岸不要打仗,和平是最高價值。馬英九還批評李登輝提出的「兩國論」說法,稱為兩岸帶來很大的危機。

在談及「馬習會」時馬英九透露,當初為避免官銜敏感,事先磋商會議時,在一分鐘內就決定雙方不稱官銜,互相以「先生」稱呼對方。馬英九表示,自己還特別跟習先生說,在我們那邊不會亂表,沒有什麼「兩個中國」或是「台灣獨立」。

與大陸學生展開激辯

到場聆聽的學生中不乏大陸和香港的學生,在馬英九在問到「毛澤東在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宣布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是成立一個新國家還是新政府」時,特別點名由大陸學生回答。一位姓彭的陸生回答稱,是「新政府」,不是「新國家」。馬英九即追問﹕「若不是成立新的國家為何要改名?」彭同學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序言說孫中山先生領導辛亥革命沒有完成他的人民政府,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完成了這個任務。」馬英九再追問﹕「那為何要改名,不改名不行嗎?」、「難道你從姓彭改成其他姓氏,大家還會認為你是彭家人嗎?」面對追問,彭同學只是反覆強調:「還是中國,可是是不同的代表。」馬英九堅持稱,中華民國是由國父孫中山推翻滿清政府建立,中華民國才「具有代表性」。

此次講座原本只預計講二十分鐘,馬英九卻足足講了一個小時,而在和學生問答互動環節時,光是前五題就花了近一個小時的時間,所以後面幾題就只能加快,才得以在三個小時內結束。講座結束後,有不少師生上講台與馬英九合照,由於人數眾多,馬英九花了四十分鐘才能離開。

會後有不少師生與馬英九拍照留念。 (中央社)
馬英九留下與大學師生拍照留念。 (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