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指居民收入被低估需嚴格統計 為個人所得稅改革鋪路?

撰文:香港01記者
出版:更新:

最近,一條「年入12萬(人民幣,下同)以上高收入人群將加稅」的傳言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洗板,激起不小反應。
不少人認為,年入12萬豈可算高收入?中國的有錢人不是很多嗎?
很快,財政部闢謠,稱12萬的數字完全是媒體製造的烏龍。
官媒新華網今日(29日)發文指,這一事件背後,中國居民收入確實一直存在被低估的狀況。

賺多少人仔才算高收入?這背後,國家統計失準的問題浮出水面。(路透社)

近日,國務院文件提及「適當加大對高收入者的稅收調節力度」,但不嚴謹的媒體將「高收入」替換成「12萬」,緣起是2005年一份文件中提出,要求年入12萬以上者自行申報個稅,這才鬧出一場烏龍。是次,著實不少人恐慌起來,看得出,12萬的打擊面還是很大的,但從公開的統計數據來看,12萬確是整個社會前10%的收入水平,這是怎麼一回事?

中國人均年入才2.2萬?

據新華網報道,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disposal income)21966元,其中城鎮人均31195元,農村11422元。根據數據,統計局將居民收入分為5等。

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分組
低收入組 5221元
中等偏下收入組 11894元
中等收入組 19320元
中等偏上收入組 29438元
高收入組 54544元

該人均數值計算包括所有人口,低收入或無收入的老人和小孩都計入其中,若以5個工作的人對應2個不工作的人的撫養比來計算,新華社將人均收入乘以1.5來計算工作人口的收入水平。如此得到,佔人口兩成的高收入人群年入不過54544×1.5=81816元,那麼年入12萬確實可以算得上Top 10%的高收入人群了。

「隱形富豪」眾多

然而,這樣的狀況顯然有失真實。單是以中國人在海外瘋狂旅行和買買買的節奏來看,富人也不可能賺這麼少。

首先,問題出在個體商戶的收入難統計。中國目前有5500萬個體戶,近年全民創業風潮下,增速更快。因為內地發票系統有縫可鑽,個體商戶報稅常年存在低報、造假問題,更遑論精確統計收入。

另外,近年中國樓市可謂瘋狂,10年前50萬購入的房產,如今可能500萬賣出,不少人用這樣的方法成為「隱形富豪」,而這部分其實並未計入收入中。除此,官員、商人的灰色收入更是難以計算,因此個人稅收機制實則更多是「剝削」了收入透明、賺固定人工的「老實人」,真正聰明的有錢人很可能遊走在稅法之外。

內地一二線城市樓市近年瘋漲,閒樓脫手很可能賺取十倍差價,從稅單上卻不顯山露水,許多人以這種方式成為隱形富豪。(新華社)

個稅改革草案已完成 

與此同時,據《中國經營報》,跨越了四個「五年計劃」,個稅改革方案很可能在明年十九大露頭,而目前,財政部已經完成了個稅改革方案的草案。

稅率、扣除因素、家庭申報等,是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人們期待,個稅將更為準確且公平地衡量每個人的收入和家庭撫養負擔。但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先搞清楚居民的確切收入。

正如新華網文章所稱,如果財政部、統計局需要對「高收入」人群進行稅收調節,原則是對的,但實際操作中需要慎重。針對比較透明的工資、獎金之類的收入計算出數值,選定前10%或者5%的數值劃線定為「高收入」並徵收較高的個人所得稅,這樣的操作簡單,執行也容易。但無論最終劃出來的是年收入12萬還是20萬,如果有大量人口瞞報了海量收入不報稅,都不會令人滿意。

文章認為,如果各類海量的灰色、黑色收入沒有統計進來,統計局的收入數據會存在系統性的低估。這種情況下,稅收調節就會打折扣,轉移支付給低收入人群也意義不大,而且有欠公平。正確的方向,是將這些隱匿的收入大項納入統計範圍。這無疑需要艱苦的工作,但對於國計民生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統計困難就聽之任之,更不能把增稅的擔子加到老實工作收入透明的普通群眾身上。有些普通群眾看似高收入,但要撫養老人與小孩,又面對高房價的巨大壓力,實際生活並不輕鬆。相反,一些明面收入不高納稅很少、但是實際收入很高的人群,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從經濟原理上看,做好統計工作,讓這些人的收入與納稅額名實相符,是更為正確的稅收調節方向。

目前,稅務部門正在推進個人收入和財產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有望在2018年實現數據統一管理。到時,個人人工、其他薪酬、證券、不動產、保險、銀行存款等信息均將被納入系統。屆時,收入統計過於粗暴單一、有失準確的問題能否解決,個稅徵收能否走向公平,將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