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解讀】意大利公投歐盟瀕分裂 中國對歐戰略需作改變

撰文:崔德興
出版:更新:
意大利公投顯示歐盟面臨分裂,中國對歐戰略或需要改變。(資料圖)

作為歐元區第三大經濟體,意大利在歐盟中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只不過,意大利修憲公投以否決告終,總理倫齊 (Matteo Renzi) 也立即宣布請辭下台,這是在英國6月公投通過退出歐盟後,對歐洲一體化造成的另一個重大打擊。BBC就有評論指,意大利修憲公投以失敗告終的話,緊接著將效仿英國脫歐,而同時法國反移民的國民陣線崛起,歐盟其他國家的民粹主義勢力抬頭。

數據顯示,歐盟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而中國則是歐盟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中歐雙方在9月簽署補充協議,將互換規模3500億元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有效期延長三年至2019年10月8日;另外,歐盟-中國互聯互通平台於2015年底簽署,中國向總額為3150億歐元的歐盟投資計劃投資。以上種種都顯示出,中國與歐盟關係緊密,歐盟對中國的重要性不言之明。近日歐盟動盪,民粹、右翼主義抬頭,影響的不止是歐洲,對於中國而言也帶來不少衝擊。

12月5日,意大利總理倫齊宣佈辭職。(新華社)

中國更希望歐盟完整而穩定

在英國脫歐公投前兩天(6月20日),內地官媒環球時報發表評論指,中國希望見到一個「完整而強大」的歐盟,而非因為英國脫歐而變弱的歐盟。此前,中國外長王毅也表示:「中國希望看到歐洲持續推進整合過程, 也希望歐盟能夠繼續加強合作,變得更強大和穩定,為世界和平和發展做出貢獻。」

由此可見,在中國官方的角度上,更希望歐盟完整而穩定。歐洲向著一體化的方向進一步發展,對於積極推動全球化的中國而言更有利。但在全球化浪潮下,不少歐洲勞工與中產階層在經濟與社會等方面自感備受冷待,再加上中東難民潮帶來的問題,令民粹勢力乘勢崛起,多個歐洲傳統左翼及中間派政黨在選舉中受挫,「脫歐」也成為一些歐洲國家的主流民意之一。

已經公投表決脫歐的英國自不必說,意大利反建制政黨「五星運動」在地方選舉和修憲公投中得利,法國反移民的國民陣線崛起,奧地利反移民、疑歐的極右自由黨霍弗雖落敗,但得票率也達47%,顯然而見,反體制力量已在歐洲成為一股不可低估的力量,歐盟要繼續維護歐洲一體化成果恐怕不易。

歐洲「反全球化」聲音抬頭

過去數十年,中國一直是全球化大贏家,因貿易及資金自由流動為以出口帶動增長的中國提供有利環境。歐盟是全球化下的產物。只不過在全球化下,來自海外的大量廉價勞工、原料和產品卻對歐洲內部造成衝擊。英國歐洲史專家比弗(Antony Beevor)指出,全球化的資本主義帶來巨大的社會經濟及政治轉變,打破邊界樊籬的同時卻任由跨國企業剝削勞工,造成中產下流,民心思變。

歐盟內部現時出現「疑歐」情緒,意大利總理倫齊的修憲公投失利,法國、德國右翼勢力崛起,除意味全球化進程受阻,亦破壞中國經濟賴以增長的利好環境。當「反全球化」的聲音在歐盟內部進一步抬頭,可能會進一步修改內部規限,為中國帶來更巨大的衝擊。中國企業近來的併購激增就引發爭議,比如中國化工此前提出以430億美元,收購瑞士農藥和種子龍頭先正達(Syngenta),卻遭歐盟喊停,審核會否造成業內壟斷。

另據英國《金融時報》早前報道,西方對中資的抵觸情緒不斷加強。自2015年年中以來,總計近400億美元的中資收購計劃遭到否決,相當於過去16個月期間宣佈的全部交易的14%。德國駐華大使柯慕賢(Michael Clauss)也透露指,德國政府內部已經在討論,出於對「國家安全」的考慮,是否應該增加對這類併購案的限制。

中國化工收購先正達一案,被歐盟突然叫停,或面臨漫長的反壟斷調查。﹙路透社﹚

中國對歐政策複雜化

另一方面,與歐盟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是中國的長期目標,唯英國脫歐,德國、法國、意大利等歐盟主要國家出現極右情緒,中國的部署恐怕將會大受影響。

在可預見的未來,中歐關係將會更為複雜。中國在保持與歐盟聯繫的同時,和德國、英國等歐洲大國的直接交往料將增加,過往的中國-歐盟關係將倒退至中國與歐盟國家之間的關係。而且,在歐盟國家逐步分裂下,中國官方需要准備多個不同的外交策略應對不同的國家將出現的情況,也需承擔極右主義者上台可能帶來的外交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