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拒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聯手歐美保留對華反傾銷手段

撰文:香港01記者
出版:更新:
中國鋼鐵產能過剩,國內鋼企受害不在話下,對外關系亦深受影響。(Getty Images)

日本經濟產業省於昨日(12月8日)宣布,不承認中國具有「市場經濟地位」,表明會保留對華「反傾銷稅」機制。日本參議院於5日舉行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PP)委員會會議,首相安倍晉三於會上稱:「中國鋼鐵業產能過剩,並以相當低廉的價格對外銷售,這讓全球鋼鐵企業以及相關企業深受其害。」

《人民日報》繼而引述日本傳媒報道,指今年11月24日,日本財務省宣布,自2019年起,以中國不具市場經濟地位為由,涉及「不當傾銷」,將其由特惠關稅待遇國名單剔除,另外巴西、馬來西亞、墨西哥和泰國亦因不同原因而遭剔除。該報又引述專家稱,假如日本取消關稅特惠,可增加330億日元收入,單是上述5國所得優惠已佔300億日元,全數剔除有助改善日本財政赤字。

不過,《人民日報》微博公眾號「俠客島」則指出,日本挑起「市場經濟地位」議題,牽涉中國全球貿易利益。所謂「市場經濟地位」爭議,源於2001年中國簽訂《入世議定書》,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第15條規定:「在針對來自中國的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時,並不自動用中國產品國內價格作比對價格,而是選擇第三國產品價格,即替代國價格作對比價格,這種待遇保持15年。」

為何北京在乎「市場經濟地位」名份?

按中國講法,到了今年12月11日,中方「入世」已屆15年,理應自動獲得市場經濟地位。為甚麼北京會如此著緊呢?原來按現時規定,當某國要調查中國出口產品是否定價不公,有權以中國政府扭曲國內定價為由,改為以「替代國」國內定價為標準,難題在「替代國」與中國經貿條件不一,定價自然有落差,致使北京於反傾銷調查處於不利處境。

「俠客島」便舉例說,當中國獲得市場經濟地位,假如美國對華製電視展開反傾銷調查,發現中國電視本地售價為300美元,在美出口價卻為350美元,出口價比本地售價為高,傾銷指控大多不成立。可是以目前狀況,中國並無市場經濟地位,儘管新加坡生產成本超過中國,本地電視售價達500美元,美國仍可以該國為「替代國」,以出口價遠低於本地售價為由,聲稱傾銷指控成立。

實則除了日本,歐盟和美國都表達相近立場,傾向承認中方符合市場經濟地位。首先是年初歐洲議會通過無約束力協議,否決授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至7月美國世貿代表表明,中國政府仍干預經濟運作,更特別以鋼鐵業及鋁業為例,指責中方干預政策已導致相關產業產能嚴重過剩,傾銷海內外市場,顯然不符「市場經濟」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