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婚姻平權案引社會激辯 蔡英文籲勿把周遭當仇敵

撰文:張虓
出版:更新:

對婚姻平權議題,台灣島內各種聲音都有激烈爭辯以至於上演「武鬥」,在經過12月10日台灣20萬人支持婚姻平權的遊行之後。台灣總統蔡英文在12月11日提出3點呼籲,她說,無論哪個陣營都是自己國人,「沒有必要把周遭的人當作仇敵來對待」;她呼籲保持理性對話,停止謾罵、醜化甚至肢體攻擊。

總統府11月11日說,針對過去一周有關同性婚姻的兩次大型集會遊行,立場不同的團體各自進行相當規模社會動員,蔡英文透過發言人黃重諺轉述,希望雙方在各自表達立場後,能冷靜下來,透過更多對話與相互理解,尋求解決之道。

蔡英文認為,「無論哪一個陣營都是我們自己的國人」。在論證什麼是愛、什麼是信仰的同時,「沒有必要把周遭的人當作仇敵來對待」。她並對此提出3點呼籲。

「讓生命不再逝去,為婚姻平權站出來」音樂會10日在凱達格蘭大道舉行,主辦單位估計有超過20萬人參與。(中央社)

首先,支持與反對的雙方,應該保持理性對話的空間,停止謾罵、醜化甚至肢體攻擊的行為。

她說,這議題牽涉各自信仰和價值差異,不需要因此造成兩個陣營尖銳的對抗。現在許多攻擊、詆毀的簡訊塞滿手機,引起恐慌和誤解,讓台灣民眾對社會高度對立憂心忡忡,這不是民主社會應有的健康常態。

其次,她說,每個政治人物,除了表達自己信念之外,也絕對有責任去傾聽另一種聲音,促進社會的成熟對話,降低雙方衝突力道。因此在過去這段期間她也要求執政團隊,包括行政、立法部門以及黨的主要幹部,開始與不同主張團體展開溝通,希望為不同立場間爭取理性對話的可能。

台灣凱道有20個民間團體擺攤,支持平權。(美聯社)

第三,蔡英文說說,在國會立法過程中,「各種不同方案都應該有足夠的討論空間」。她認為,同性婚姻權是一個重大的社會觀念演變,需要足夠的社會對話與說服,因此立法的過程更要有多元的聲音,讓各種立場主張都被完整討論,彼此說服並相互爭取認同與支持。

她希望,婚姻平權這個議題,不只是最終要達成一個理想的結果,「過程中更應該是一次民主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