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察】朝鮮僵局拖中國後腿 緊綁北京外交手腕

撰文:鄭子健
出版:更新:
朝鮮成功捆綁中國外交手腕,金正恩似乎正佔博奕上風。(Getty Images)
朝鮮無視中國斡旋,連番試驗核武器及長程彈道技術。(Getty Images)

自1月6日試爆核武器以來,朝鮮不顧中國多番苦口婆心,以至派特使相勸,仍發射「地球觀測衛星」。

 

中國外交部說朝鮮這一把掌,乃打在屢言制裁的國家臉上,意即美國,可中國網民看在眼裡,只覺是自居「和事老」的中國吃了這一把掌,所謂外交手段充其量只是「表示遺憾」和「呼籲對話」,根本不能制止平壤的魯莽行動。

 

當然,另有一批「老謀深算」的網民認為:「沒甚麼不好。朝鮮在前面唱黑臉,中國在後面唱紅臉,共同對付美國威脅。」言下之意,朝鮮乃故意「製造麻煩」,騷擾美日韓同盟,實為中國累積政治籌碼,北京則有待時機成熟,居中調停,晉身為東北亞仲裁者。

國務卿克里明言有些國家尋求全球領導地位,或已身居其位,應履行「基本責任」,組成「聯合陣線」及實施「更顯著及有效的制裁」。

美國於韓半島步步進逼

 

縱使北京曾經真的有此盤算,這個紅臉卻似乎唱不響。於聯合國安理會,美國正向中國施壓,迫使其同意進一步制裁朝鮮。國務卿克里明言有些國家尋求全球領導地位,或已身居其位,應履行「基本責任」,組成「聯合陣線」及實施「更顯著及有效的制裁」。中國則仍含糊其詞,只重申「制裁不是目的」,可又未能提出其他有效方案,顧左右而言他,只談「重啟對話」。

 

近日,南韓更不顧北京長年反對,宣布與美國商討,於韓半島裝備薩德反導彈系統。雖然美韓強調該系統乃為防範朝鮮,但論及實際效果,中國家門口又確實多了一副戰略武器,可供對手隨時調動,既可拿來對付平壤,也可用來圍堵北京。朝鮮核僵局令美國可借勢增兵,加強「重返亞太」戰略,中國這紅臉也唱得太蠢,作繭自縛。

自今年初朝鮮核試,南韓總統朴槿惠對華態度似有變。(Getty Images)

由主持東北亞大局至對朝進退兩難

 

自2009年朝鮮退出六方會談,中國一直都以平壤盟友身份,奔走兩邊,一度似乎可主持東北亞大局,但至2012年中國因應朝鮮發射「光明星3號」衛星,於安理會同意譴責及制裁決議案,兩國貌合神離漸成公開秘密。如於近日,朝鮮官媒《勞動新聞》直言國家興衰不在於「外部力量」,矛頭直指中國。

 

據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所論,是次朝鮮連番違反安理會決議案,試驗武器,美國認為,北京不能再姑息養奸,必須親手教訓鬧事盟友,以儆效尤;否則,即使中國拒絕「惹火上身」,美日韓同盟亦會自行加強軍事合作,截斷朝鮮資金鏈,收窄其國際政治空間。

今日南韓眼見中國面對朝鮮幾近束手無策,只能空洞無力地提倡「對話」,遂轉身重投美國懷抱,寧願損害中韓關系,也都要計劃裝備反導彈系統。

果真如學會所言,那麼南韓裝備薩德系統僅屬開端,朝鮮將持續面臨外部壓力,屆時或會要求北京這盟友公開力挺,總之中國不用妄想可抽身離場,只當個保持中立的「好好先生」。

 

去年9月,當南韓總統朴槿惠與西方盟友分道揚鑣,親臨北京,未有杯葛反法西斯戰爭紀念活動,外界曾視之為中國的外交勝利。不足半年後,今日南韓眼見中國面對朝鮮幾近束手無策,只能空洞無力地提倡「對話」,遂轉身重投美國懷抱,寧願損害中韓關系,也都要計劃裝備反導彈系統。此間轉變反映朝鮮始終拖著中國後腿,緊綁中國於東北亞的外交手腕,要想到掙脫辦法可不容易,持續考驗北京外交智囊的能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