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學者籲「一帶一路」開放容納美日印開拓合作模式

撰文:香港01記者
出版:更新:

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已超過三年,但亞洲作為一個整體仍未積極響應,加上美國、日本、印度等世界與區域主要國家的角色有限。聯合早報報道,有新加坡學者提出,「一帶一路」接下來應更開放地容納這些國家參與,並開拓多邊合作模式。

南洋理工大學上周五(13日)辦題為「環球中國、環球效應」的論壇。論壇邀請南大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李明江和中國智慧能源集團董事局主席高堅博士,探討中國經濟的全球化進程。

李明江認為,從地緣戰略角度看來,有兩大因素有利於「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實:第一、東南亞區域整體而言穩定,各國要接納像「一帶一路」這樣的大型倡議相對容易;第二、亞洲區域存在一定程度的地緣政治博弈,促使中國積極通過「一帶一路」等經濟戰略,提升在本區域的戰略地位。

不過,他同時指出,「一帶一路」從2013年9月提出至今,缺少幾個關鍵合作對象,這可能成為這項倡議的絆腳石,阻礙倡議的成功推進。

「一帶一路」是中國國際戰略的重要佈局。(人民網)

首先,中國領導與決策人始終不太願意將美國、日本、印度、歐洲國家等國家納入「一帶一路」戰略,李明江説:「我覺得這是不幸的,如果其他大國感覺被排除在外,或者覺得『一帶一路』是中國擴張影響力和追求其他政治利益的策略,那他們就會嘗試介入,阻撓一些事情發生。」他舉例説,美國早前對中國倡導的亞投行提出反對、日本也在泰國和印度尼西亞等國的高鐵工程與中國競爭,這些都是國際戰略競爭的體現,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構成一定阻礙。

其次,李明江指出,雖然一些東南亞國家已個別響應「一帶一路」政策,但東盟作為一個組織,至今未釋放出有意參與「一帶一路」的正面、確定信號。「東盟作為一個組織,還是抱持猶豫態度,不確定是否應支持或接受這個倡議。這當中最大的問題是南中國海爭議,過去幾年出現許多糾紛和緊張情緒,一些國家對中國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存有疑慮。」李明江認為,中國如果希望「一帶一路」倡議帶來更大的效益,必須以更開放的姿態容納其他大國扮演積極角色,開拓多邊合作,但這恐怕需要時間落實。

(聯合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