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要處理好四大關係

撰文:崔德興
出版:更新:
習近平強調,必須以改善供給側結構為攻方向,從生產端入手,提高供給體系品質和效率,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側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資料圖片)

中共中央政治局昨日(22日)下午就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行第三十八次集體學習。總書記習近平強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必然選擇,宏觀經濟管理必須確立的戰略思路。以改善供給側結構為主攻方向,從生產端入手,提高供給體系品質和效率,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側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

習近平指出,當前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因素主要是結構性問題,其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因此要在已有工作和成效的基礎上,在目標、任務、方式、政策、路徑、舉措等方面深化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

供給側和需求側相輔相成

習近平表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處理好幾個「重大關係」。一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同時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一方面要遵循市場規律、善用市場機制,政府也要「勇擔責任、幹好自己該幹的事」,兩者的作用是相輔相成的。要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完善市場機制,打破行業壟斷,增強企業對市場需求變化的反應和調整能力,資源要素配置效率和競爭力。發揮政府作用,不是簡單下達行政命令,要在尊重市場規律的基礎上,用改革激發市場活力,用政策引導市場預期,用規劃明確投資方向,用法治規範市場行為。

同時,要處理好短期和長期的關係,以化解當前突出矛盾入手,從構建長效體制機制、重塑中長期經濟增長動力著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出現的短期陣痛是必須承受的陣痛,不能因為有陣痛就止步不前...要合理引導社會預期,儘量控制和減少陣痛同時,要在培育新的動力機制上做好文章、下足功夫,著力推進體制機制建設,激發市場主體內生動力和活力。」

習近平要續指,處理好「減法和加法」的關係。減法是指減少低端供給和無效供給,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為經濟發展留出新空間;做加法是擴大有效供給和中高端供給,補短板、惠民生,加快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產品,為經濟增長培育新動力。要增加社會急需的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縮小城鄉地區公共服務水準差距,加大脫貧攻堅力度。要把調存量同優增量、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同培育新興產業有機統一起來,振興實體經濟。要就當前問題統籌部署創新鏈和產業鏈,全面提高創新能力,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率。

另外,要處理好供給和需求的關係。供給和需求是市場經濟內在關係的兩個基本方面,供給側和需求側是管理和調控宏觀經濟的兩個基本手段,二者不是非此即彼的替代關係,而是要相互配合、協調推進。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用好需求側管理這個重要工具,使供給側改革和需求側管理相輔相成,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良好環境和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