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專訪】北京民間太極師傅看徐雷之戰:習武者不應被慾望支配

撰文:張虓
出版:更新:

在北京月壇公園內,有一班民間太極習武者,徐曉冬和雷雷的對戰近期成為熱門話題。
所謂高手在民間,一位馮師傅認為,修行是知道自己的價值所在,而非一味好勇鬥狠。徐曉冬也應當清楚的是,得罪人就要考慮被得罪人的反應。

北京民間高人大談太極。(余俊亮攝)

按照老北京的說法,遊玩北京的「五壇八廟頤和園」必不可少,然而不少港人遊玩總是行色匆匆,或是登上天安門眺望那個生發無數歷史事件的廣場、或在長城上一張自拍當一當好漢、或在遊人如織的南鑼鼓巷感受一下旺角風情便罷了。

而北京這「五壇」是指天壇、地壇、日壇、月壇和先農壇,以皇帝居住的紫禁城為中心,「天壇」在北京南邊、「地壇」在北京北邊;「日壇」在東,「月壇」在西,皆為古人祭祀之場所。往往遊客會去天壇地壇走馬觀花,也正因為如此,其他幾個古蹟便都成為了市民休閒生活的好場所。

【01專訪・有片】今天的我打倒昨天的我 格鬥狂人徐曉冬一夕沉默

【01專訪・有片】遭官方批約架 徐曉冬無奈回應:是「比武切磋」

徐雷之戰成為民間習武者談資之一

香港01記者來到位於西城區南禮士路的月壇公園內,無論是京劇票友、廣場舞大媽還是練武術功夫者都能在公園中尋得一隅空間自得其樂,練習太極者也不例外。而在一班每週末都會在月壇公園練習太極的民間習武者之間,徐曉冬和雷雷的對戰便成為談資之一。

現年50歲的馮師傅自18歲考上大學後正式拜師,學習楊氏太極已經32年,他一邊和對手練習推手,一邊和大家討論二人推手用力的「超靜定結構」問題。

馮師傅一上來就正了正記者的腰,「太極對我來說是習慣養成的問題,生活中事事留心,包括應當怎麼站著、怎麼坐著、怎麼走路」。

張師傅(左)和馮師傅(右)。(余俊亮攝)

修行是知道自己的價值所在 而非好勇鬥狠

在他看來,太極本身應當服務於生活,「太極在中國的普及發展廣泛改善了民眾的身體素質,這是搏擊做不到的」;而他更視太極為自身反思的工具,行動坐臥是否能反思自己的身心狀態,遇到緊張危險之時同樣能否調試自己的身心狀態,面對他人的挑釁又是否管住自己不被別人帶走,不被慾望支配。

馮師傅認為,修行是知道自己的價值所在,而非一味好勇鬥狠,馮師傅稱這為「守中」。他一方面覺得人應當有清醒的社會認知,不用從別人的眼球中判斷自己,雷雷根本不應該去參加這種武鬥;「言行,君子之樞機」,徐曉冬方面也應當清楚的是,得罪人就要考慮被得罪人的反應。

馮師傅認為,徐曉冬(圖)應當清楚的是,得罪人就要考慮被得罪人的反應。(余俊亮攝)

提及徐曉冬打假的大師「絕技」,馮師傅立刻否定了諸如隔空打牛的可能性,但他又同時提及了在太極的訓練中是有「感應」的,感應問題絕非是物理擊打效果,但不代表面對危險沒有心理效果。他也認為作為現代人,接受現代教育卻不加科學分辨是萬萬不可的。

記者和他提及了氣功大師王林,諸多明星、和自稱篤信共產主義的官員都尚且對他的「神功」拜服,我們又怎麼要求普通人有能力分辨呢?他說,王林只是做了符合這些人心理習慣的東西,給了這些人要的東西。「人要是沒有這種慾望,又怎麼會被他所迷惑」,他反問道。「每個人都把自己的問題歸咎在別人身上,卻沒有反思是不是自己沒看透」。

太極本身也應有開放的心

談及傳統武術的「行規」,如尊卑長幼等為人詬病的傳統。這種傳統結構的穩定,對社會是進步還是破壞?他認為太極本身也應有開放的心,而隨著現代體育研究的引入和現代心理學的發展,太極對人的身體和心理究竟起到怎樣的作用其實在中國並沒有被深入研究,反而是在西方有著大量的科學研究。他認為中國武術界應該有質疑與發現的精神,在他看來太極的短板在於缺乏科學的練習體系,而傳統的練習方法應該有更高效、科學、愉快的方式去完成。

一種武術以什麼心態發展,目的是什麼,又要以什麼心態認識自身的價值?馮師傅最後便提起了《莊子·列御寇》中屠龍術的故事,一個叫朱泙漫的人,花費千金學習屠龍術,卻發現自己根本找不到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