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奇景「藍眼淚」疑被大陸海洋垃圾包圍 兩岸關係牽動台灣生態

撰文:林可欣
出版:更新:

台灣本以海景聞名,近年來受到海洋垃圾影響,全島有不少海岸線被垃圾覆蓋。日前,據台灣媒體報道,台灣馬祖南竿島岸邊的奇景夜光藻「藍眼淚」,因受大陸漂來的海洋垃圾影響,美景日漸式微。海洋垃圾的議題再次受到社會關注。

台灣馬祖海灘的垃圾。(聯合新聞網)
台灣馬祖南竿島岸邊的奇景夜光藻「藍眼淚」受污染前後對比圖。(網絡圖片)

馬祖海岸受污染情況:

與大陸僅一水之隔的台灣馬祖列島夜光藻「藍眼淚」曾被CNN評選為世界十五大奇景之一,近來亦吸引了不少遊客特地前往觀賞。有環保人士指出,如今在馬祖海灘看到並非「藍眼淚」,而是大量漂來垃圾。垃圾包括塑膠袋、膠水樽和廢木條等,白天清走的垃圾,到晚上會再次堆滿。

台灣海岸線已被垃圾包圍

近年來,海洋垃圾已經成為輿論迫切關注的議題。2015年12月,台灣荒野保護協會曾公布報告指,台灣海岸線被180萬噸的海洋垃圾包圍。2017年4月,環保署海岸淨攤認養系統上線,至今已錄得全台淨攤垃圾高達43噸。而據2016年世界經濟論壇研究報告顯示,全球海洋塑膠垃圾已達1.5億噸,每年仍有800萬噸塑膠垃圾流入海中;到2050年,海洋垃圾的重量或會超越魚類。

分析指出,台灣及離島因受大陸沿岸流、黑潮和季風影響,被迫成為東亞和南亞的「攔截網」,加上台灣自身產出的垃圾,台灣已經被垃圾包圍。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鄭明修表示,台灣有九成海岸線無人,亦無法清理,淨攤清理的垃圾只是冰山一角。

台灣「藍眼淚」奇景。(台灣連江縣政府)

馬祖「藍眼淚」之美:

+1

兩岸關係影響海洋環保合作?

有分析指出,隨著兩岸關係「凍結」,原來合作的海洋垃圾問題,對岸往往是「不方便談」和「已讀不回」的反應。

馬祖連江縣政府就指,兩岸本有共識組成「海峽兩岸海漂垃圾治理聯席會議」,馬祖、金門、廈門、福州等地會參加,但在「520」(台灣總統蔡英文就職日期)之後,「他們直接說不方便談了。」 推測是受兩岸政治氣氛影響。

儘管廈門、金門政府都已重視攔截海上垃圾,福建省沿海各限制亦建立了海漂垃圾治理機制,但近兩年來,兩岸在海洋環保議題上的合作卻頗受阻隔。連江縣府表示,若兩岸能合作處理海洋垃圾,或能成為國際上處理跨境垃圾的典範,但現在連私下爭取兩岸討論合作,也未獲回應。

台灣馬祖列島與大陸僅一水之隔,距中國大陸最近點約9.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