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早診斷 治療關鍵 微創手術有效KO早期腎癌

撰文:健康Easy
出版:更新:

腎癌對於普羅大眾而言或許較少聽聞,的確,腎癌並非本港十大常見癌症,惟在過去十年,腎癌的發病數字按年遞增,至2021年被診斷出的新症接近600宗,情況不容忽視。
腎癌個案以「腎細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 RCC)佔大多數。昔日,腎癌患者在確診之時多已屆中晚期,而近年隨著身體檢查愈來愈普及,逾六成腎癌個案能在早期被發現,這些患者大部分腫瘤小於4釐米且並未擴散,透過手術成功根治的機會率超過九成。

男患者佔多 體檢意外發現

迄今為止,醫學界仍未確切掌握腎癌的成因,但比較肯定的高風險因素為吸煙,肥胖,高血壓,需要洗腎以及有家族遺傳史的病人。就2021年新診斷出的接近600宗腎癌個案當中,男性患者約佔七成,這或與男性煙民較多有關。

有別於一些常見的癌症,例如大腸癌和乳癌,腎癌並無常用的篩查方法。早期腎癌可能全無病徵,許多時候是進行例行體檢,或因其他原因接受腹部照聲波掃描時意外發現。

電腦掃描 助確診與分期

診斷腎癌的第一步為超聲波掃描。由於腎臟位於腰背貼近皮膚,透過無創、無輻射的超聲波掃描已能清楚查看腎臟有否存在腫瘤;第二步是配合顯影劑注射的電腦掃描,如果影像見到有顯影增強的腎臟腫瘤,則患上腎癌的機會甚高。許多其他癌症必須經組織活檢(biopsy,又稱「抽針」或「抽組織」)確診,惟腎癌則有所不同。臨床上所見,若在電腦掃描中發現4釐米或以下的腎臟腫瘤,已有八成機會為RCC;若腫瘤大於4釐米,患上RCC的機會更高達九成以上。若患者身體狀況適合做手術,醫生一般會建議直接做手術。

哪些患者有臨床需要進行組織活檢呢?就是電腦掃描顯示的腎臟腫瘤形態、特質和位置有別於常見的原發腎癌,在這情況下,醫生會建議在超聲波或電腦掃描引導下進行組織活檢,或利用內窺鏡抽取組織,以排除非腎癌的其他可能性,例如腎盂癌、淋巴癌、惡性肉瘤,或因其他癌症轉移至腎臟的腫瘤,而這些情況的治療方案與RCC大不同,故必須小心分辨。

此外,若腫瘤小於4釐米,擴散機會低至百分之一至三,但由於RCC最常見的擴散部位是肺部,所以醫生一般都會建議患者進行胸部電腦掃描(CT Thorax),這樣評估病情和分期已十分穩妥;但視乎個別情況,醫生或會建議某些患者接受全身性的正電子掃描(PET-CT)來確認癌細胞有否擴散至其他身體部位。

全腎切除與局部腎切除

腎癌手術方案包括全腎切除(Nephrectomy)和局部腎切除(Partial Nephrectomy)。前者是將腎臟整個切除;後者目標是將腫瘤切除而保留其餘正常腎組織,盡量減低患者將來出現慢性腎功能衰竭和需要接受透析(洗腎)的機會。

一般而言,早期腎癌患者腫瘤通常小於4釐米,適合作局部腎切除;當腫瘤大至7釐米或以上,可能需要進行全腎切除。腫瘤的位置也是考慮因素之一,若腫瘤生長在腎臟的周邊,較適合作局部腎切除;若生長於腎臟的中間位置,手術的難度和術後風險均較高,包括出血和小便滲漏等,在這情況下或需要進行全腎切除。此外,若患者本身腎功能不理想,或患有可能影響腎功能的慢性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壓等,預期將來出現腎功能衰退的機會較高,便會積極考慮局部腎切除的可能性,盡量保留最多的健康腎組織。

大型醫學研究發現,早期RCC透過外科手術切除,患者的五年存活率可逾九成,而全腎切除與局部腎切除的治療效果相若。

手術方式愈見進步 各適其適

腎癌手術包括傳統開放式(剖腹)和微創兩大類:開放式手術通常應用於腫瘤較大和手術技術要求較高的情況下作腎切除;微創則包括「微創腹腔鏡手術」和「機械臂輔助局部腎切除」(Robotic-Assisted Partial Nephrectomy,RAPN)——透過數個細小切口完成全腎臟或局部腎切除,可減輕術後疼痛,加快患者康復時間;機械臂輔助手術適合較大和結構較複雜的腎臟腫瘤作局部切除,讓泌尿外科醫生在手術期間視野更清晰,機械臂上的工具有助醫生更靈活和更精準地切除腫瘤和修補腎臟,縮短手術時間,使患者的康復進度更理想。

儘管外科手術乃早期腎癌最理想的治療方式,惟年紀較大、身體狀況欠佳和麻醉風險較高的患者,卻未必適合進行手術,他們可考慮經皮腎腫瘤消融術來控制腫瘤。常用的經皮腎腫瘤消融術包括「射頻消融術」(Radio-Frequency Ablation)和「冷凍消融術」(Cryotherapy),一般用於治療小於3釐米的腎腫瘤。然而,經皮腎腫瘤消融術的腫瘤復發率較外科手術為高。

早期RCC的其他治療策略

一般而言,小於4釐米的腎腫瘤生長速度較慢,平均一年增大約5毫米,擴散機會亦低。如果患者年紀已十分老邁,身體狀況欠佳,本身預期壽命亦不長,在這種情況下,若腎腫瘤小於2-3釐米,可考慮暫不治療,只作定期掃描監察病情。

知多一點點:腎臟水囊的迷思

腎臟水囊會變腎癌嗎?

腎水囊(Renal Cyst),又稱「腎囊腫」。已屆中年的人士常於例行體檢的超聲波掃描中發現腎水囊,並不罕見。醫生一般會安排電腦掃描來排除惡性腫瘤的可能性。醫學上會根據Bosniak Classification將腎水囊分為四類:第一和第二類屬良性,第三和第四類則有50%以上機會屬惡性,建議手術切除。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 泌尿外科副教授 趙家鋒醫生

香港泌尿外科學會YouTube channel:https://hkua.org/youtube

(資料由香港泌尿外科學會提供)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