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倡普通科門診涵蓋ICS-formoterol藥物 助哮喘患者穩定病情

撰文:健康Easy
出版:更新:

新冠疫情前,本港公營醫療系統已承受巨大壓力,一直被指輪候時間過長、資源調撥未如理想,疫情期間,更是雪上加霜,令不少慢性疾病症備受忽視,以哮喘為例,在用藥政策上更是落後於國際標準。一直關注本地哮喘患者情況的立法會議員梁熙指出,公立醫院普通科門診現時處方短效氣管舒張劑(SABA),長期使用或增加復發及死亡風險,而國際指引則建議哮喘患者應使用含有混合式「皮質類固醇及福莫特羅」吸入式藥物(ICS-formoterol),建議政府將ICS-formoterol藥物擴展至普通科門診,讓更多哮喘患者受惠。

隨着新冠疫情發展,公立醫療系統一度瀕臨爆煲邊緣。(資料圖片)

立法會議員梁熙表示,當年沙士檢討報告中提及,政府應重整醫療管理架構及定期進行大型醫療事故演習,然而一直未有落實,第五波疫情更衝擊本港醫療系統,令人擔心類似情況再次發生。他指出,過去多年公營醫療資源未被妥善使用,尤其輪候時間過長,故此他加入衛生事務委員會,希望藉著行政與立法關係,推動政府落實更貼地的醫療政策。

立法會議員梁熙加入衛生事務委員會,希望藉著行政與立法關係,推動政府落實更貼地的醫療政策。

處方藥物 未及國際標準

哮喘是其中一個醫療資源未能到位的慢性疾病,民建聯過去多年一直跟進本港哮喘管理的情況,作為該黨成員,梁議員亦關注有哮喘患者未能得到適切治療。梁議員引述全球哮喘防治倡議組織(GINA)指,哮喘患者應使用含有混合式「皮質類固醇及福莫特羅」吸入式藥物(ICS-formoterol)控制病情,以減低哮喘惡化及復發風險,不過本港公立醫院普通科門診未有涵蓋這類藥物,相反以處方短效氣管舒張劑(SABA)為主。他稱,SABA主要用於即時治療,不宜長期使用,一年內使用3支以上會增加哮喘復發風險,多於12支甚至有較高死亡風險,然而現時只有專科門診才處方ICS-formoterol,由於大部份哮喘患者均在普通科求診,故只能使用SABA為主的治療方案。

診斷率低 增嚴重事故率

梁議員續指,本港約有30多萬哮喘患者,據統計只有約20%患者被正式診斷,診斷率屬意料之外地低。這主要是普通科門診的資源不足,未能安排專責哮喘的醫護人員,同時亦缺乏肺功能測試儀器,當中僅有10%的醫生會建議患者進行肺功能測試,相對於其他國家達至50%至80%的水平,香港明顯有所不及。在此情況下,大多哮喘患者都是直到情況嚴重需緊急入院,才知曉自己患上哮喘,直接提升因哮喘而出現嚴重事故如死亡的風險。

普通科門診的資源不足,未能安排專責哮喘的醫護人員。 (資料圖片/歐嘉樂攝)

缺乏資源 延誤醫治哮喘

綜合以上問題,梁議員認為先要提高哮喘患者的診斷率,與此同時,「醫管局應跟隨國際標準,為在公立醫院普通科求診的哮喘病人因應病情,一併轉用ICS-formoterol藥物。」此外,由於哮喘屬於慢性疾病,病情穩定後仍要持續用藥,他留意到,這些患者必須在專科門診覆診,資源上未算運用得宜。他建議政府,容許這班病情穩定的患者在普通科求診,以讓病情迫切的患者在專科門診接受治療,縮短他們的輪候時間。

梁熙建議政府,病情穩定的哮喘患者可在普通科求診,病情迫切的患者在專科門診接受治療,以縮短輪候時間。(資料圖片 / 李澤彤攝)

而公私營協作一直是解決醫療資源不足的方法之一,梁議員稱,私家醫院門診使用率相對較低,建議政府尋求雙方共識,把部份於公立醫院輪候的哮喘患者分流至私家醫院或診所接受治療。他認為,本港仍有不少患上例如哮喘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期望在4年任期內,爭取縮短公立醫院的輪候時間,並在藥物政策上與國際標準接軌,讓更多患者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