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三成人疫下慢性痛症加劇 團體籲正視慢性痛症認識痛症管理

撰文:專科醫生
出版:更新:

腰背痛、頸緊膊痛長期困擾都市人,有組織進行調查發現,三成港人在疫情下慢性痛症有所加劇,但普遍受訪者對痛症處理方法的了解程度有所不足,呼籲患者應正視問題,認識正確的痛症管理方法。

藥劑連線吳苑彤藥劑師表示,持續的慢性痛症不但令患者生理上感到不適,更會增加患者的焦慮及抑鬱風險,令患者的生活陷入一個惡性循環——因痛症而減少活動,令痛楚無法得到舒緩,繼而影響情緒及睡眠,痛症與情緒問題周而復始,再加上疫情進一步減少市民如常外出及運動的機會,更可令問題惡化。

藥劑連線吳苑彤藥劑師

藥劑連線早前進行的問卷調查就發現,有三成多受訪者表示疫情期間有感痛症問題加劇,受痛症困擾的部份主要為肩、頸、膝頭及手腕關節。不過,高達三分之二受訪者並未有求醫,其中近八成人認為自行處理已足夠。

半數受訪者不清楚止痛藥副作用

調查中亦有向受訪者了解他們對止痛藥物的認識,吳苑彤藥劑師引述調查結果指出,半數人未能清楚回答兩款藥物使用不當的副作用,亦未能分辨兩者副作用之間的分別,「新一代COX-2消炎止痛藥相對而言,若使用不當,會較易增加心血管病的風險;不過,在正常服食止痛藥的情況下,一般並不會導致以上問題。」

七成受訪者更表示最擔心口服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會出現抗藥性及依賴性,吳苑彤藥劑師解釋,止痛藥並不會導致以上問題,市民有必要增加對止痛藥的認識,勿因擔憂而拒絕使用止痛藥舒緩痛症。此外,亦有七成半受訪者並不清楚止痛貼分為「需要處方」及「不需要處方」。

骨科專科林自強醫生解釋,痛症管理需要全方位的治療策略,藥物治療是其中重要的一環,當中止痛藥物又可分為口服藥物及止痛藥貼,除了非常普及的撲熱息痛類藥物,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亦常用於紓緩溫和至中度的疼痛,有別於撲熱息痛類藥物,這類藥物具有消炎作用,並可再分為傳統非選擇性的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及新一代COX-2抑制劑,後者導致胃出血的風險較低,但有機會增加心血管病的風險。

骨科專科林自強醫生

處方消炎止痛貼有別於一般止痛貼

另外,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亦可分為口服藥及藥貼劑型,針對因炎症而引致的慢性痛症,醫生除了考慮口服藥,亦會考慮處方消炎止痛貼。「坊間不少止痛貼並不具消炎成份,無助於消炎止痛;而處方消炎止痛貼亦有別於一般消炎止痛貼,其藥物份子較小,滲透度較高,較一般消炎止痛貼有效直達患處止痛。」林醫生解釋。

全方位痛症管理 中止痛症的惡性循環

有見於外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貼的效果及安全性俱佳,多個國際痛症治療指引均建議,針對輕微至中度手部及膝頭骨關節炎患者可優先選用外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包括藥貼)作消炎止痛之用。林醫生指,除了處方合適藥物,亦會按需要輔以針對性物理治療及運動訓練,以及營養補充品,多管齊下從源頭解決痛症,才能中止痛症帶來的惡性循環,呼籲市民面對慢性痛症勿「死忍」,應適時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