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傷及腎臟 患者需洗腎延存活

撰文:健康Easy
出版:更新:

乙型肝炎十分常見,一旦不幸感染且控制不當,可以引致慢性肝炎,甚至肝硬化及肝癌。現時有多種抗病毒藥物能夠有效控制乙肝病毒複製,但有研究顯示,部份傳統藥物如果長期使用可能會令患者出現肌肉相關疾病、神經病變、骨骼相關疾病,甚至腎臟衰竭。一名患有乙肝患者在服用多年傳統藥物後,始揭腎功能剩下兩成,需要洗腎延活。

廖女士在多年前透過身體檢查發現患上乙型肝炎,當時被處方控制乙型肝炎藥物,但病情一直未如理想。大約在四至五年前,廖女士患有糖尿病並有蛋白尿而需要洗腎,始揭腎功能只剩下兩成,往後都要定期洗腎。她憶述,當時主診醫生表示服用肝藥可能會影響腎臟,但不服用肝藥又會令肝臟受損,所以只能根據病情發展,優先選擇治療肝或腎。

發展腎病風險高

徐醫生指,乙型肝炎增加慢性腎病風險。

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徐成智引述研究指出,乙型肝炎增加慢性腎病風險,相比沒有感染乙型肝炎的人士,感染乙型肝炎的患者,發展腎病的機會高出37%;患有二型糖尿病且感染乙型肝炎的患者,發展成末期腎臟病的機會為正常二型糖尿病患者的4.5倍。

徐醫生續指,這群患者即使接受腎臟移植後存活率仍較低。一項研究顯示,帶有乙型肝炎的腎病患者,在進行腎臟替換手術後,一年存活率只有73%,較沒有乙型肝炎的患者低約兩成。

傳統抗病毒藥物或影響腎臟

現今,已有多種抗病毒藥物,能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複製,減低患上肝硬化、肝衰竭及肝癌的風險。不過,有部分傳統藥物雖能控制乙型肝炎,但如長期使用會令患者出現肌肉相關疾病、神經病變、骨骼相關疾病,甚至腎臟衰竭。

徐醫生引述研究指出,使用傳統藥物的患者,發展腎病的風險為使用新型藥物的患者的四倍。另一研究指出,26%乙型肝炎患者在長期服用傳統藥物後出現腎衰竭情況。

要同時顧及肝、腎病情,近年有研究顯示,患者採用新型藥物進行48週治療後,存活率約七成。另有中國研究顯示,與傳統藥物相比,服用新型藥物四週後,腎功能有明顯改善;反映新型藥物不但能提升存活率,且能快速安全保護患者腎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