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自費拍跨性別者題材電影 導演:性小眾真實存在卻不被理解

撰文:崔德興
出版:更新:

在北京,中學人民大學附屬中學(人大附中)一班學生拍攝了一套名為《逃離》的電影,近日在學生中放映。整部影片從編劇、拍攝到表演、製作,全部由這班學生完成。電影講述一名跨性別者的故事,由於題材敏感,在師生和家長間引起熱烈討論。

「跨性別者」指的是心理性別與生理性別不一致、不認同自己生理性別的人。(網上圖片)

據了解,《逃離》講述一名跨性別(transgender)高中生對自我性別的探索。「跨性別者」指的是心理性別與生理性別不一致、不認同自己生理性別的人。劇中主角張望安是一位高中男生,但心中總覺得自己應該是女生,而且他會在家長不在家的時候穿裙子、化妝、塗指甲油。

劇情大要是,高中男生成澤熱心善良,曾在張望安小時候被同學們嘲笑「娘」的時候出手相助;長大後因為一次打賭,他在微信上與假扮成女孩「安琪」的張望安成為好友。然而,成澤真實身份暴露,與及女孩葉梓琪的愛慕,讓張望安陷入兩難。同班同學顧筠將一切看在眼裡,她希望能幫助張望安認清自我,鼓勵他做最真實的自己。經過探索路上的掙扎,張望安最終認識到自己是一位「跨性別者」,喜歡男性。

製作團隊由37名學生組成

這部電影的導演是人大附中國際部高三畢業生胡然然。她表示,性小眾(LGBT)真實存在,甚至她的朋友中也有屬於這一群體的人,但現實中很多人不理解他們;加上受到2016年中國跨性別者紀錄片《有性無別》的啟發,讓她決心拍攝這一特殊題材的影片。

影片的製作團隊最初只有胡然然和她的3個同班同學,後來擴大到人大附中高一到高三37名學生。主要拍攝者在高二下學期完成大學申請準備後,就開始投身拍攝這部影片,而這75分鐘長的影片,幾乎耗費學生們高三整整一年時間。影片中7成場景取景於人大附中校園,由於沒有任何經費,所有設備器材以及服飾等,全部由學生自備。

劇本創作也是一項大挑戰。為此,胡然然研究許多相似題材的電影和紀錄片,包括《有性無別》、《丹麥女孩》、《男孩別哭》等。除此之外,她還找到跨性別中心,開始不斷接觸跨性別者,參加中心的講座,和講師不斷交流、反復修改劇本。

劇中扮演跨性別主角的演員張宇歌,也是人大附中的高三畢業生。他本身是一位男生,電影中卻有許多女裝鏡頭,為了更好地傳遞跨性別者的特徵,他必須表演出最能體現女性的一些細微動作,包括塗指甲油、把散下的頭髮撥到耳後、側著頭凝望窗外等。雖然他覺得有點尷尬,但並沒有任何排斥,反而擔心本身並不是跨性別者的自己,未必能夠扮演好這個角色。

電影在校園內取景拍攝。(北京青年報)

校方:題材敏感,不宜在學校電影節放映

據主創團隊成員介紹,雖然未能在全校展映,但人大附中國際部的教育環境還是為這「敏感電影」提供很大空間。電影中不少內容,直接取材於他們真實的課堂環境,包括心理課上談及性小眾、寫《霸王別姬》觀後感,以及學生生活和情感經歷。

電影在師生中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有同學佩服主創團隊的勇氣,甚至有人認為這些學生「承擔起了原本應當由成年人承擔的社會責任」。不少人在影片放映後的交流會上討論,有「跨性別者」的父親表示,自己陪同女兒看這部電影,讓他開始了解這個群體,也能從片中看到女兒可能經歷過的一些事情。

不過,由於涉及戀愛和性小眾,電影沒能通過校方審片要求,入選人大附中的官方電影節。主創團隊表示,「審片時,老師給我們的答復是,認為題材太超前了,不適合在電影節展映。」

不少家長也抱持不能接受的態度。據多位學生反映,多數家長並不願和他們談及和討論性小眾的話題。亦有家長認為高中生並不能準確描述這個群體的生活,對於整個影片的抑鬱氣氛表示不屑。「這群人本身是心理扭曲的。」有家長如此說,更認為他們需要接受心理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