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達尼號華人倖存者背污名一個世紀 看民族主義如何「為我所用」

撰文:張心怡
出版:更新:

1912年鐵達尼號冰山海難,1502人葬身海底,僅705人生還。鮮為人知的是,當時船上有8名華人,都是做鍋爐工的香港人,海難後有6人獲救,在三等艙中是極高的生存率。在一個多世紀裡,他們都被描述為「不知恥的偷匿生還者」,用以攻擊華人形象。
英國導演Arthur Jones拍攝的紀錄片《The Six》,講述的正是這6人的故事,試圖還原他們獲救的真相。《人民日報》則藉此批判一番西方的種族主義,「他們因歧視差點送命,雖然大難不死,這家輪船公司仍欠他們一個公道。」。

鐵達尼號上有8名華人,圖為紀錄片《The Six》公佈的記錄。(視頻截圖)

 支離破碎的證據 六名華人生還者面目模糊

FangLang、LeeBing、AliLam、ChangChip、ChoongFoo、LeeLing、LingLee和LenLam,是可查的八個登上鐵達尼的華人名字。據悉,當時歐美船務公司喜歡招華人做燒鍋爐、加油、掃地等低級工作,因為他們的工資只有白人船員的五分之一,且八人共享一張三等艙船票,這在低級船員中非常常見。

1912年前後,香港海員基本來自廣東、寧波、海南等城市,當時沒有中國輪船,所以他們都給外國輪船做事,擔任低級海員,主要工作是燒煤、加油、掃地等,工資只有外國海員的五分之一。
內媒引述工聯會副主席、香港海員工會副主席黃國健

根據統計,海難發生後一等艙男性有33%獲救,二等艙男性有8%獲救,三等艙男性有16%獲救,相當於六人中一人得救;而生還者大多是婦女、兒童,因此很長一段時間中,西方媒體盛讚船上白人男性的紳士精神——尤其二等艙中的中產男性,為了將獲救的機會讓給妻兒,大多選擇放棄自己的性命。

 兩相對比下 華人被刻畫為反面案例

另一邊廂那六名華人是如何生還,記載有限。一說是五人搭在一艘破損的救生艇中,一人漂浮在木門上;一說六人分別爬上不同的救生船——當時的西方媒體稱,他們有人是男扮女裝、有人是強硬擠上去,有人是偷藏在船上,總之都是以不光彩的方式保住性命。

海難發生後,有35名婦女坐上了13號救生艇;而ChoongFoo也奮力爬了上去,保住了性命。據船上的金史密斯太太說:「指揮官不敢開槍,怕傷到其他婦女。」
西方媒體報道的華人逃生故事
鐵達尼號上有8名華人,圖為紀錄片《The Six》公佈的記錄。(視頻截圖)

這些報道廣為流傳,上海《申報》也側面認同——稱他們是偷偷躲在救生艇底。當時,美國對華協會特別理事亨利·福特曾為他們辯解:「在中國,救人的順序是以男人為先,兒童次之,婦女最後。因為男人在中國的地位很高,孩子失去親人可以找人領養,女人沒了丈夫則注定潦倒一生。」

 英國導演走訪結果:六人被屈一個世紀

鐵達尼號上有8名華人,圖為紀錄片《The Six》製作的場景。(視頻截圖)

紀錄片《The Six》走訪中國多地,採訪這幾位華人的後代、蒐集大量資料後,認為第一個生還故事為真,六人靠自己獲救——五人發現鐵達尼的右舷停著最後一艘救生艇,一人漂浮在一塊木門上,最後他們幸運地被行過的救生艇救起。

他們有驚人的自救力,他們快速對沉船做出反應。甚至有可能因為聽不懂英語,他們根本不知道底層船員被要求留在船艙裡。
《The Six》導演Arthur Jones接受採訪時道
鐵達尼號的歷史相片。(視覺中國)

由於《The Six》明年才會上映,導演Arthur Jones團隊探究出來的結果細節為何,外界尚無從得知。不過他們對外媒稱,這六人被誣陷的傳聞很可能源自鐵達尼的船主J. Bruce Ismay——Ismay所搭乘的救生艇上有四名被救中國人,而他面臨著沒有準備足夠救生艇、與婦女兒童搶位等等的指責,因此Ismay選擇誣陷中國人,來保證自己的紳士地位。

 人民日報打抱不平:為掩蓋白人男性不齒的逃生

1997年版的電影《鐵達尼號》中,原本有華人的鏡頭,後期製作時剪去了。2012年鐵達尼號海難百年,3D版上映,又恢復了這個鏡頭。(網絡圖片)

《人民日報》的微信公眾號因此轉發文章,一方面稱讚《The Six》為蒙屈百年的華人洗脫罪證,一方面指責西方媒體在事故發生以後對華人的歧視。文章引用了中國社科院研究員程巍的著作《泰坦尼克號上的「中國佬」》,考據西方媒體當時實際上編造了一系列「紳士精神」的故事,而事實則是英國國會議員、美國參議院等多名大人物,爭先恐後地爬上救生艇,亦有許多人上艇後催促船員立即劃走,令許多小艇沒坐滿人就離開了。

而英美媒體為了鼓吹「盎格魯·薩克遜始終不渝的騎士精神」,必須有反面案例作為參照——西方社會中最底層的華人就成了很好的對象,更何況他們生存率太高,非常可疑。於是出於種族主義的需要,則必須有一個非我族類的「他者」站在卑賤的對立面,而這些「事實」則往往出於英美精英的種族主義需要。

西方電影中著名的邪惡中國博士傅滿洲。(網絡圖片)

《人民日報》的文章強調,這六名華人能奇蹟般生還,有三個原因:一運氣好,看到一艘破了的小船,二「中華民族向來有遇險時鎮定冷靜、靈活機變、危難中相互扶持的傳統」;及最為諷刺的第三個,因部分白人自私地要求救生艇開走,反而令華人獲救時得到了位子

《人民日報》最後指,這六名死裡逃生的中國人,因為種族歧視,被標籤為「劣等民族」的象徵;而因為排華法案,他們獲救後無法上岸,轉抵古巴,因此不可能知道自己是如何被污衊的。但希望「當年那些造謠媒體,能還他們一個公道!」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程巍的學術著作《泰坦尼克號上的「中國佬」》。(網絡圖片)

 種族主義從來都是為我所用

而如果看過人民日報這篇文章的敘述方式,聰明的讀者其實也不難看出字裡行間所透露出某種對於西方的對立情緒,而其中含糊不清的「中國人」、「中國佬」與「華人」稱呼,本質上其實也在嘗試塑造一種曖昧不明的關於「中國人」的族群。

而看回歷史,當年對這中國人劣根性大為鞭撻的,正是在新文化運動狂飆突進急於塑造新國人身份的民國文人,當時由林語堂主編的《西風》雜誌稱這幾位華人是《鐵達尼上的國恥》,為的不也正是那時的「中華民族」之再造嗎?

為鐵達尼上的中國人發聲的,無論是正面還是反面,似乎從來都不是他們本人。

《人民日報》原文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