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在肯亞 係咪同我哋咁似呀?

撰文:非毛腿
出版:更新:
人皆有愛美之心,這真的放諸非洲也皆準。奈羅比辦公室的幾個女孩頭髮有超型的 highlights……全球的人食飯也離不開「肉+菜+主糧」的公式,我公司附近就有類似香港茶餐廳提供的「碟頭飯」……
非毛腿
肯亞首都奈羅比的Westgate shopping mall中的一隅。(Getty Images)

我曾在丹麥哥本哈根、芝加哥、中國多個城市和香港居住,現在開始在肯亞首都奈羅比(Nairobi)住,覺得無論全球哪一個地方,大城市的生活越來越相似,即使是遠在我們覺得落後的非洲。

事實上,學校、電視、手機、上網、物流等發明,已經徹底將全球一體化。一個中產家庭出身,接受高等教育的女孩,無論在紐約、香港還是奈羅比,只要是大城市,生活方式和思想都大體相同。

(相片由作者提供)

 衣:都是為了靚靚 

人皆有愛美之心,這真的放諸非洲也皆準。奈羅比辦公室的幾個女孩頭髮有超型的 highlights,高跟鞋等不在話下。女孩追求:瘦、高、mix and match,也是一樣道理。

今天就遇到一位23歲的肯亞女孩,full time 做 IT,part time 搞自己的 fashion blog,還兼職幫人家做 stylist 搵食。她看起來也像是穿得蠻 fashionable 的。另一個懷了孩子的女孩,剛剛在看着貓王 Elvis Presley 的舊電影時,流露出對他的愛慕之情。

 食:一齊食碟頭飯 

全球的人食飯也離不開「肉+菜+主糧」的公式,肯亞也一樣。我公司附近就有類似香港茶餐廳提供的「碟頭飯」。這碟頭飯的特色,是肉類必須帶汁,有點像香港的燒汁,不過沒有那麼甜。當地朋友說,因為肯亞人不喜歡太乾巴巴的食物。

奈羅比的「碟頭飯」(相片由作者提供)

不過,肯亞人的主糧並不是米飯,也不是豆類。這幾天問了人,也與當地人一起吃過幾餐,發現主糧其實是粟米餅,用肯亞當地話叫 Ugali(烏加梨)。這看起來像薯蓉,但其實是粟米蓉。由於這邊的粟米既不多汁亦不甜,所以我覺得Ugali吃起來……其實很一般。

據說大部份Ugali還是手做的。曾經有人嘗試發明 Ugali 機,結果在報紙上被民眾猛烈批評:「機造的 Ugali 怎會好吃?」可見肯亞人對 Ugali 的要求,就像香港人對腸粉的要求一樣──最好手造,馬虎不得。

肯亞的Ugali(上)和Nyama Choma(右)(相片由作者提供)

相片右方的肉,也是有名堂的,叫 Nyama Choma。翻譯成英文是指 Barbecued meat。你說非洲窮嗎?肯亞的首都卻從不缺乏肉類,價錢也不是十分貴。

有趣的是,肯亞其實有很不錯的印度菜,那是因為在百餘年前,奈羅比起鐵路的時候,當地的肯亞人對英國殖民政府不滿,不肯幫忙,於是英國政府一口氣 import 8000名印度外來勞工。這些勞工之後落地生根,形成第二、第三代非洲印裔人,繼而開餐廳,做生意。

 住:唔平㗎(不過停電)

全球的人口都是往城市跑。大城市有人口湧入,直接結果是樓價上升。你以為非洲奈羅比的房價平?事實上,三房一廳要賣1千5百萬先令(約15萬美元,120萬港元),跟香港這變態的地方相比,當然是十分平,但其實也不是便宜得過份,算是一般大城市的價格。

唯一的分別也許要數電力供應。昨晚遇到第一次停電,大約10分鐘左右。房間突然漆黑一遍,只有電腦螢幕仍亮着,變得很有情調。由於 wifi router 要靠電力運行,所以上上下網也會斷線。

停電的原因?因為昨晚下了一場大雨。是的,所以在雨季,應該會停得更厲害。所以稍為好一點的房子都會有後備發電機。

 行:搭小巴,逛商場 

奈羅比的小巴Matatu(相片由作者提供)

奈羅比也是一個「商場城市」,光是 Kilimani 區(類似沙田區),大大小小有六七個商場。大家的生活模式也是非常商場driven──在裏面的大型超市買東西,在裏面的cafe飲嘢食飯,在裏面賣衣服賣鞋賣書賣體育用品etc。

搭車亦然。奈羅比市區有錯綜複雜的小巴網絡(Matatu),看起來能到達大大小小不同地方。這小巴跟香港小巴的概念設計非常相近,就是以機動性高的車,行走固定路線,連座位也約莫十餘座。唯「二」不同之處是:一、香港的車舒服一點,因為奈羅比採用香港接送學童上學的保姆車為小巴;二、他們沒有八達通,所以每架小巴除了司機,還有一位收錢的人員,平白佔用多一個座位(香港人用到盡mode上身)。

我們看到的非洲,都是窮鄉僻壤。是的,這些仍然存在。但非洲的另一面──城市的發展,卻沒有被世人所看見。作為在肯亞「碩果僅存」的香港人,我希望為大家帶來一個更多元的非洲畫面。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