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味道

撰文:淡定姐
出版:更新:

北京霧霾的新聞又傳到香港,眾多香港親友發來問候,京漂三年的我表示:各位有心了。
或者仔細形容一下在北京重度霧霾中存活是怎麼樣的體驗,可以讓各位更放心。

霧霾時屋企望出去的景象。(相片由作者提供)

口罩與淨化器 京城生活日常

相信自己同一眾北漂一樣,早就習慣如何與霧霾相處。每天起床打開手機看看AQI (Air Quality Index) 指數,看看窗外那棟大廈還在不在,憑能見度,大概可知這天空氣怎麼樣。空氣差的日子,就隨手拿起掛在大門邊的口罩戴上,呼吸幾下,當覺得呼吸要用點力,就代表口罩沒有漏氣,可以放心開門出去。出門前家裏的淨化器要長期開着,風力調到最弱,這樣才能保證家中的空氣一直保持乾淨。

辦公室的淨化器效能不錯,基本上在家中或者辦公室都是安全的。到餐廳吃飯喝酒的時候,口罩難免要脫下來,那就真避免不了吸霧霾。北京的餐廳沒幾家會安裝淨化器,正如沒幾家會嚴格限制客人抽煙(北京去年中開始實施室內禁煙)。兩杯下肚之後,或許是被鄰桌京腔客人的豪氣感染到了,有時候會忘記戴上口罩,出門吸了一口煤碳味的空氣,那時候才會想起這就是北京冬天的味道。

今天AQI 超過400,淨化器需要調到最高強度,機器運作時那接近50分貝的白噪音反而能讓我更放心,機器在運作,那麼我就能放心呼吸。

看看窗外那棟大廈還在不在,大概可知這天空氣怎麼樣。(相片由作者提供)

如何呼吸困難而不失淡定

2013年初,初次到北京,窄小的胡同中最多只能看到100米遠。當時住的酒店沒有空氣淨化器,明顯感覺到眼睛不舒服,痰開始變多,當時心慌得立即急call 同事給我速遞個口罩,在酒店房間內焦躁得坐立不安,提醒着自己少走動,少呼吸。現在的淡定其實是來自對空氣污染的認識,我懂霾。

除了上述的自我保護基本功,這幾年間,還知道如何避免把北京的味道帶回家。出戶外半小時頭髮裏已吸滿濃濃的像燒野食的炭味,整個人像煙薰過一樣。PM2.5 是看不見的,那種對看不見的污染物的清潔意識,就像是當年SARS 的時候大家對看不見的病毒的警剔一樣。回家之後,我將全身的衣物,包括自己洗得乾乾淨淨。尤其是特別吸味而難洗的羽絨,我一定不會在霧霾天穿出街。其實不出街也餓不死的,打開手機外賣APP就有過百間餐廳供選擇,這幾天重度霧霾,外賣訂單就比平時多了三成。這天,叫了外賣於心有愧,我給送外賣的小哥送了一個口罩。

「紅警」的影響力

這次不一樣的是,巿政府發出了時效最長的紅色空氣污染預警(紅警) 。紅警剛發出的時候,其實空氣還沒那麼糟糕,AQI 頂多就170 左右,還看到藍天,我常提醒自己,作為在京港人不能這麼「嬌氣」(即「姿整」錫身 的意思),不用戴什麼口罩!想不到紅警之下,街上戴口罩的人明顯倍增,倍增的意思是,之前十個都沒有一個戴,現在十個有三個。這現象叫我這個來了好幾年的北漂都有一點cultural shock,原來官方的肯定,呼籲是那麼重要,就算眼看也能判斷空氣好不好,便利店、淘寶也很容易買到口罩,但是很多人還是需要一個官方發布的 「紅警」才懂得保護自己。當世界大潮流都在挑戰 institutions , 主流媒體和政府發言人的時,在這國度,大家還是很依賴官方權威的。

香港親友爭相叫我返嚟,空氣這麼差,為什麼不走?空氣有毒怎麼也能忍?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香港親友爭相叫我返嚟。(相片由作者提供)

老北京會說,北京以前不是這樣的,冬天最多會有幾場沙塵暴,而不像現在一週最多只有三天藍天。對我來說,沒有霾已經不是北京了。灰蒙蒙的背景,映襯着深鎖的故宮,代表着悲劇的天安門,一踏上去就讓人覺得渺小如螻蟻的深灰色大馬路,路邊單車上的鐵鏽,北方人倔強的面容,這樣才是北京吸引我的樣子,灰色才是北京的主色調,我不會因為灰色而走,起碼暫時不會。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