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中崎町:日本民間牽頭打造的藝術社區

撰文:金明
出版:更新:

與韓國一海之隔的日本大阪,距離梅田站約十五分鐘路程的中崎町,近年成為著名的文化藝術區,開設各類型特色咖啡店、手作店、書店、畫廊等。
在二戰時期倖逃過戰火洗禮的中崎町,見證過近代日本最黑暗的歲月。

「在2000年代早期,這裏的年輕人紛紛離開生活,留下來的都是年長的人,街上亦變得毫無朝氣,死氣沉沉。人去樓空,空房子愈來愈多,在重建空間有限的情況下,一些保存舊有面貌的樓房,漸漸用低價及有利條件去吸引業主租用。」

西尾純(Jun Nishio)是日本著名的街舞藝人,對這些飽歷歲月風霜的古屋「一見鍾情」,希望活化為藝術空間。他租用了一間有120年歷史的古屋,以各種被棄置的傢具、廢物等作裝置,活化為特色咖啡店Salon de AManTO。

「這不只是屬於我的空間,而是一個公共空間,因為無論是我自己,還是其他有心的藝術家,都需要有一個表演空間,一個城市裡絕對需要這些交流的地方。」

他以咖啡店為中心,與附近村民建立了一個藝術社區。「Amanto」在日文解作「天人」,同樣地,這個社區就像處尋夢樂土,不受天人限制,只有專注做自己想做的事。各人除了經營自己的小生意,還建立一個小型劇院,把自己製作的電影放在這裏上映,成為一個藝術共同體,西尾純深信「藝術的參與和享受,兩者不應割裂」。

立藝術社區的意念,原來一直在西尾純心裏。九十年代,日本房地產市場泡沫爆破,樓價急跌,他獲業主以低價租出一個空間。

「當時對業主來說,無論放租還是放售同樣不利,業主願意用超低價錢租一個地方給我,讓我活化那裏,站在業主角度,能夠幫助年輕藝術家,形象十分正面,我亦十分樂意去做。結果我花了五年時間,為這個地方注入活力,吸引了不少藝術家進駐這個地方,成立不同主題的工作室,大家互相合作,間中一起舉辦活動。」

五年過去,業主眼見人流增加,租金亦有上調空間,於是拒絕再續約,西尾純與藝術家都被趕走。他覺得,這是資本主義社會必然會遇到的問題。

「我在想到底我做的事,對這個地方是否正確?我開始醒覺,不應該再倚賴任何企業的資金,又或是政府的資助,應該要務求財政獨立。」

汲取失敗教訓,西尾純在現時推動的藝術社區中,創立了專屬的貨幣,向員工發工資、甚至參與工作坊交學費等,均用專有貨幣,達至自給自足。

「這些貨幣限期只有一個月,過了期就會失效,一般的貨幣存在銀行可能有利息,我們刻意為貨幣訂下限期,如果不想貶值就要經常地使用。大家在消費的同時,亦養活了其他人,互惠互利,成為自給自足的群體。」

中崎町表面上是個活化項目,打造藝術空間凝聚一群熱愛藝術的人才,實際上,卻是個不用政府出面、由民間牽頭,自給自足達成「都市再生」的成功例子,令沉滯的舊城脫胎換骨。韓國近年不少地方城市,例如光州、青州等都如中崎町一樣,年輕人口湧往大都市,結果人去樓空,政府由上而下的活化計劃卻處處碰釘,中崎町的例子成為韓國政府借鏡對象。

(相片由作者提供,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