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核協議】美國按計劃制裁伊朗 規模空前卻為何「留一手」?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美國周一(5日)正式向伊朗實施第二輪制裁,主要針對佔伊朗出口80%的石油,以及金融和運輸業。
與此同時,美國卻「留一手」,對包括中國在內的8個國家實施暫時性豁免,容許它們繼續進口伊朗石油。

第二輪制裁 針對石油、金融

是次第二輪制裁,針對700個伊朗目標,當中包括伊朗的能源、金融及船運企業,亦包括一些伊朗個人、船隻及飛機,被美國形容為「單日最大」的制裁。

另外,國際金融報文網絡SWIFT亦會將伊朗銀行,排除在其系統之外,禁絕伊朗的國際交易。

不過,有8個國家或地區卻獲得臨時豁免,可在未來180日內免受制裁地進口伊朗石油。當中包括:中國、印度、韓國、日本、希臘、意大利、土耳其和台灣;其中,除台灣外,其他獲豁免者皆在伊朗石油十大出口市場之列。

特朗普就說,他是因為不想油價急升,才對這些國家提供臨時豁免,讓他們有足夠時間去減少對伊朗石油的依賴。

在各國極力勸阻的情況下,特朗普最終也一意孤行,在2018年5月8日宣布正式退出伊朗核協議。(視覺中國)

美國制裁的影響,在短期內甚為明顯。自美國在本月5月宣布退出《伊朗核協議》後,伊朗貨幣里亞爾(Rial)貶值超過三分之二,其佔其出口收入達80%的石油出口,亦由4月的每日280萬桶,下跌至今日的180萬桶。

此次第二輪制裁實施後,相信對伊朗影響行將更為嚴重。其損害主要來自兩大層面:「國際交易的斷絕」,以及「石油出口的禁止」。

國際交易的斷絕

美國制裁之所以有效,主要原因是不少有跨國業務的企業就算沒有在美國有重大生意利益,也要透過銀行使用美元進行交易,因而讓美國政府可以單方面進行凍結資產、禁止進入金融系統、罰款等方法去作出制裁。

雖然SWIFT的董事會上25名代表只有兩位是美國的銀行代表,可是在美國以各種對SWIFT持份者的制裁威脅之下,SWIFT最後同意將伊朗銀行排除在外。

當伊朗銀行被排除後,伊朗的商家將難以透過銀行系統,去為入口貨物付款,或為出口貨物收款,使伊朗難以進行跨國貿易。

據2012年伊朗被排除在SWIFT之外的經驗,伊朗一方面將難以入口不少機器零件、藥物等外國貨,另一方面其石油出口亦會大受打擊──當時伊朗的石油出口就大跌60%。

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us)就曾因違反美國對伊朗、蘇丹等國的制裁,而在2015年被罰款近90億美元。(視覺中國)

石油出口的禁止

要繞過國際銀行系統進行石油貿易,並非完全不可行之事。歐盟就提出要建立「特殊支付渠道」(Special Purpose Vehicle,SPV),以類似以物易物的方法,讓伊朗的進出口貿易,能避過貨幣交收。

SPV的可能運作模式:
當伊朗出口石油時,入口伊朗石油的商家會將貨幣交到SPV手上,而伊朗會在SPV獲得相等於其石油賣價(或以歐元計算)的信用額;
當伊朗需要入口貨物時,貨物的供應商就會得到相等於其貨物所值信用額的貨幣。

雖然伊朗本身能夠避開貨幣交收,但這些與伊朗進行貿易的商家仍不能避免貨幣經手,此時美國就可制裁與他們合作的銀行。

即使SPV的設置,最終能夠隱藏其資金流動的來源,「石油運輸」亦將成為另一難題。由於石油輪船運輸公司多有經營國際業務,美國可用制裁威脅這些公司,使之不再承運伊朗石油。

世界運航業一哥馬士基集團(Maersk),若承運伊朗石油,將面臨美國制裁。(視覺中國)

其中出路,就是成立專營運輸伊朗石油的機構、或轉用陸路運輸、隱藏性的海上運輸等,然而這些設置成本甚高。如果美國聯合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能穩定,甚至壓低石油價格,伊朗只能透過以遠低於國際油價的方式出售石油,才能維持其競爭力。

反觀2012至2014年石油價格大致維持100美元以上一桶的高位水平時,在制裁下的伊朗石油出口當時依然大減60%,可知今日情況很可能會更為嚴重。

何以美國給出豁免名單?

美國之所以會對8個國家或地區提供臨時豁免,其中原因因各地區情況而有所不同。

一些國家,諸如日本、韓國等,行將配合美國制裁,只不過暫時在石油供應上仍有缺口,所以需要美國通融。

另一些國家,如中國等,本來就不會配合美國制裁,而且如果美國真的要對中國企業及金融機構進行制裁的話,將會引起強烈反彈──畢竟在國際貿易上,中國與歷史上長期與國際貿易有所區隔的伊朗,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有評論者就指,由於中國銀行是各國對華貿易的關鍵機構,因而難以想像美國敢制裁中國銀行。(視覺中國)

因此,美國的「留一手」,一方面可以說是基於某些國家的可行性考量,另一方面,則可以說是為了自己不能對大國進行有力制裁的下台階。

總括而言,美國借其美元霸權地位對伊朗實施的單邊制裁,短期內影響極為嚴重,不過長期而言,只會日漸損害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可算是個「自毀長城」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