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豆腐渣公路揭基層官僚主義泛濫 媒體監督有助改善施政

撰文:香港01記者
出版:更新:

早前內媒揭發,甘肅省的一條總投資近16億元人民幣的扶貧折達公路(折橋到達川)偷工減料,隧道內原設計中的「雙層鋼筋」,施工後竟然變成「單層鋼筋」,被要求整改則敷衍了事,刷層塗料就算完事。4月2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公眾號「俠客島」就此發表評論,批評官員敷衍塞責,黨政機關亟須理順權責關係,其中「外部壓力」至為關鍵。

甘肅省折達公路示意圖被揭偷工減料。(視頻截圖)

2日上午,甘肅省正式對外聲明立即啟動問責程式,對偷工減料等行為進行嚴肅查處,對推諉扯皮等作風問題調查處理,追究相關人等。各項整改工作也在緊急推行。當地成立了專項調查組,從項目立項、建設、資金、管理全過程進行調查;在進行交通管制的基礎上,安排專人24小時疏導車輛,最大程度保障群眾出行便利和安全。

「官僚主義」三大特徵

官方通報直斥這宗事件暴露「官僚主義」問題,俠客島則就此解讀,提出「官僚主義」三大特徵:

一是行政惰性太強,相關部門和官員敷衍塞責、推諉扯皮,將行政體系最為惡劣的一面展現無遺。
二是行政效率低下。問題並不出在常見的部門職責不清上,而是出在責任單位履職不到位上,很是少見。
三是政府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的回應性很差,在處理上訪及輿論監督的過程中,顯示出權力的傲慢。

外部壓力促「問題」上升為「事件」

至於如何杜絕「官僚主義」,俠客島認為:「當前大部分地方的政府機構,已經形成了一套較為清晰的問責機制。因此,在出事之後,他們能夠迅速在輿論監督等外部壓力的傳導下,將輿論關注的一般的『問題』上升到『事件』,加大對其處置力度和速度。」

俠客島判斷,中國是一個政治與行政合一的國家,行政行為往往承擔著諸多政治功能。因此,很多行政事務,一旦上升為地方黨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便被賦予了極強的政治意味,相關部門及官員也不會將之作為一項普通的行政事務來看待。當中媒體監督可以觸發此進程,促使政府機構回應外部監督和訴求,同時改善政府機構的日常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