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刊文談名利:有幹部習慣表演 為求名而陷入名韁利鎖

撰文:崔德興
出版:更新:

內地官媒《人民日報》今日刊登文章談論「名利」。文中稱,有些幹部為求名而陷入名韁利鎖,習慣表演,其工作卻沒有實效。

文章題為《何須「自炫求名」》,開首先引用晉代官員胡質及其子胡威的故事:胡威稱自己的清廉不如胡質,因胡質的清廉不願意讓別人知道,他則唯恐別人不知道,「相比於清廉本身,對清廉之名的在意程度,折射出不同的精神境界。」

文章又指,人生在世,免不了要跟名利打交道,只要認識得當、正確對待,完全可以讓其發揮正能量,成為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原動力。而對於求取名利,則有兩種觀點,一種屬於「消極」型,專注事業、嚴於律己,不求名反而得名,這些人淡泊名利、勤勉奉獻,高尚品質為世人所敬仰;另一種可謂「積極」型,苦心孤詣、錙銖必較,為求名而陷入名韁利鎖。「比如有些幹部,習慣表演作秀、善於自我貼金,實際工作沒幹出什麼成效,宣揚業績卻總能『拉長、吹大、墊高』。兩相對照,高下立判。」

官員愛民 自然有好名聲

文章續指,「名」不是一件可以速成的事。學識、品格、修養等綜合素質,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一個人的聲名。「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應求萬世名。個體立於天地之間,是汲汲於一時之得失、蠅頭之名利,還是著眼崇高目標、思慮公共利益,最能彰顯個人的思想情操。」官員只要將愛民之情存乎心、為民之責踐於行,自會贏得好名聲。

文章續尾又引用哲人之言,「名聲是條河,能浮起輕飄、空虛的東西,而重實的東西會沉下去。不圖虛名、不務虛功,專注實幹、踏實奮鬥,這是歲月留給我們的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