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周報】台灣再失邦交國 執政兩周年後 蔡英文真的急了

撰文:香港01記者
出版:更新:

先回顧一下蔡英文先前對於失去三個友邦的表態。2016年12月聖多美普林西比與台灣斷交時,蔡英文表示:「對於中國大陸政府藉聖國財政困難之際,趁勢操作一中原則,我們高度遺憾」。當時稱北京為中國大陸政府,合乎兩岸關係的規範。

2017年6月巴拿馬與台灣斷交,台灣總統府表示:「我要在此正告北京當局,為了維持兩岸和平穩定,台灣已經善盡一切責任,但北京這樣的做法,已經衝擊了兩岸穩定的現狀」,當時對岸政府仍是「北京當局」。

2018年5月1日,多米尼加與台灣斷交,總統府的說法就有些令人玩味了,「面對北京當局持續以金援誘迫方式傷害我國與友邦邦誼……國際社會正致力於包括朝鮮半島在內各區域和平與穩定,致力於全球人類普遍福祉的提升,中國政府卻反其道而行。」表態中有北京當局,也有「中國政府」,在政治稱謂上玩文字遊戲的操作明顯。而針對此次與布基納法索斷交,蔡英文表態中通篇為「國」,她不會不知道這意味着什麼。

布基納法索宣布與台灣斷交後,原本懸掛於台北使館特區外的布基納法索國旗亦已被降下。(中央社)

其實,不管是布基納法索還是多米尼加,與台灣斷交都不讓人意外,而台灣的諸友邦不管是中南美洲還是非洲、甚至是唯一的歐洲國家梵蒂岡,都傳出過「外交亮紅燈」的消息。對大陸而言,此刻比起那些新建立邦交的小國,蔡英文的表態更會引發聯想和揣測,而這樣的表態會加速斷交、還是穩固邦交?可能很快就能見分曉。

「中國、台灣」稱呼的背後意義

事實上,蔡英文這次對於斷交所發表的談話中有兩個重點,第一個重點是「一中一台」。蔡英文將兩岸政府闡述為「中國、台灣」,代表一向慢條斯理、主張在兩岸關係上「不躁進」的蔡英文真急了。

近期在世界衞生大會上台灣被拒諸門外,加上日前陳水扁挑戰蔡英文「兩年不到就斷了三個邦交國」,政策失當導致民望持續下跌,社會出現謾罵聲,可以想像,這無一不使蔡英文氣憤、無奈或是焦慮。蔡英文的表態代表民進黨政府短期內不會修補與大陸的關係,且會繼續往大陸不期望的「拉美抗中」路線發展。由於今年為台灣選舉年,這番話可能是對綠營支持者喊話、強化民進黨執政以來的路線;這也可能是蔡英文本人的氣惱和焦慮所致。當然,也可能兩者皆有。

蔡英文急了,於個人,這是可以諒解的;但於執政者,這樣的「急」更會引起反效果。

蔡英文5月26日與美國聯邦參議院外委會亞太小組主席賈德納(Cory Gardner)會晤。她表示,賈德納訪台表達來自美國的友誼,而國際友人的來訪與支持,則證明挺台灣的聲音絕對不少。(蔡英文Facebook)

此次蔡英文講話的第二個重點,是對於布國斷交所給的解釋。蔡英文表示「布基納法索,以及此前多米尼加同台灣斷交,是中國這一連串對台灣的外交打壓,充分顯露出中國的不安與缺乏自信。這樣的不安與缺乏自信是來自於這段時間以來,台灣與美國等理念相近的國家,在經濟與安全層面上有更多地實質關係的進展。」

北京出手報復「台美友好」?

言下之意,蔡英文或民進黨政府認為,正是台灣最近與美國取得關係上的進步,引發大陸不安、缺乏自信,所以搶走台灣的邦交國。乍看之下,台灣與布基納法索斷交的相近時間,美國通過2019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法案中要求強化台灣軍事實力、美國可派遣高階軍事人員訪台等。這被部分民進黨官員和支持者被視為「友台」。北京此時出手,無疑令一些人聯想到「報復」。

可是細看兩岸關係起跌,不難發現這種想法未免一廂情願。2015年,時任台灣總統馬英九曾說當前的美台關係「是《台灣關係法》實施36年以來最好狀態」,當時美國對台軍售達到20年高峰期、美國將台灣納入免簽證計劃、美台雙方還進行貿易協商。當然,當時是否為「美台關係高峰期」各有說法,但可以確定的是馬英九時期台美關係並沒有退步、且也有部分實質進展,可是馬英九執政時大陸並沒有因這些進展剝奪台灣邦交國。

前台灣總統馬英九在任期內與大陸關係良好,當時台美關係卻沒有退步。(資料圖片)

蔡英文的表態部分是有理的,大陸「奪邦交國」的時間點確實在台美關係「看似深化」之時,但民進黨政府不敢承認的是,昔日馬政府「先穩兩岸,後穩固國際關係」的做法是行得通的,而蔡政府一味在兩岸問題上躲閃,台灣的國際關係才因此動盪。

蔡英文所謂「中國感到不安與缺乏自信」的論述,在台灣內部也引起不小的反彈聲浪,因為兩岸實力差距對比之下,部分台灣民眾質疑根本問題不在於「中國」,而是台灣自身。2018年台灣學生申請大陸大學的人數大增數倍,引起兩岸學校共同驚訝,甚至台灣官員也介入詢問。如果連台灣年輕人如今都「琵琶別抱」,何況需要援助的各邦交國呢?

目前台灣陸委會對於此次斷交已祭出對陸方的「制裁措施」,然而制裁方法是「嚴審大陸官員及相關人士來台」,這樣的兩岸關係當然會進一步影響大陸青年來台就讀的意願。當大陸對台灣青年大開方便之門時,台灣走了相反的道路,恐怕民進黨對大陸的制裁,才是「充分顯現不安與缺乏自信」。

今年台灣高中畢業生申請大陸高校人數暴增,兩所名校台北建國高中和桃園武陵高中因校長替數十名學生寫推薦信,分別為往年的三倍及五倍,甚至台灣官員也介入詢問。(資料圖片)

民進黨「恐中訴求」逐漸失靈

有民進黨人士見獵心喜,認為此次斷交只會把「台灣人」凝聚得更緊密,當碰到外交人員的心血付之一炬時,熟練選舉的台灣政治人物,都會立刻將焦點轉移到選戰上。蔡英文在布國與台斷交後不但並未反省過去兩年的外交政策,反而將炮火轉向國民黨,痛批國民黨「對執政者苛刻,縱容中國打壓」,選舉操作手法明顯。

不斷強調「兩岸關係重要」的國民黨此刻反而更謹慎,以免被民進黨打成「中共的同路人」(儘管國民黨身上早就有這樣的標籤)。國民黨至今還不敢高呼「過去先穩兩岸、才能穩固邦交的政策是對的,民進黨該好好反省」,只能點到即止地批評,這樣的畏畏縮縮顯然是吃了昔日「親中」的苦頭。而民進黨面對經濟低迷、人才外流、青年低薪、邦交國可能降至個位數的局面,仍然不忘打擊國民黨,顯然也是吃定了「團結台灣,對抗大陸」的老招數可行。

在選舉期間操弄兩岸議題,是台灣政壇司空見慣的手段。然而,先別說台灣,歐美近年多場重大選舉已警示,政客若死抱「依照過去慣例,這樣的操作是有效的」這種想法,到頭來恐將自招苦報。歸根結柢,國際局勢正不斷變動,當愈來愈多台灣人選擇「登陸」,民進黨慣性使用的「恐中訴求」也將逐漸失靈。若面對執政不力仍不好好反思,除了打壓對手之外、對現實情況束手無策,這些都會讓人民看在眼裏。

熟悉選舉、卻不諳治國是民進黨最大的硬傷。(資料圖片)

可以說,熟悉選舉、卻不諳治國是民進黨最大的硬傷。蔡英文高喊「團結一致,對抗外侮」的時候沒有想過,若果經濟不穩、青年看不到希望,則台灣面對斷交潮和國際政治變動時只會緊張、只會自亂陣腳,而不是有自信地迎接挑戰。在此局面下,政府呼喊的「團結」只會是空中樓閣,人們對於未來焦灼不安,紛紛出走海外尋求工作機會,還談什麼抗中?如今的兩岸局面,沉迷於選舉中的民進黨弄不清,但是已有愈來愈多的台灣人民看得一清二楚。

民進黨執政至今很可能自覺委屈,明明是大陸「惡霸」,為何成為自己的過錯?然而翻開歷史,兩方對峙,當一方實力明顯弱於另一方時,養精蓄銳、先尋求談判與妥協,才能累積自身籌碼。隨意煽情,喊着「台灣人最勇敢」、「中國不要踐踏台灣尊嚴」,只會換來強大的那方不斷打擊而毫無還手之力。這個道理,飽讀詩書的蔡英文不應看不明。

台灣若不想讓更多外交官的心血白費,穩住兩岸關係是繞不開的一環,民進黨該肩負起執政者該有的擔當。當然,倘若民進黨心中仍只有選戰,兩岸惡化將持續,台灣,也就真可惜了。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敬請留意5月28日出版的第113期《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