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經濟特區成立38周年:從小漁村發展成與港媲美大都市

撰文:王兆陽
出版:更新:

今年8月26日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38周年的日子。中共廣東省委機關報《南方日報》發表文章《深圳經濟特區成立38周年:從試驗田到先行區》,細數深圳發展歷程,文章表示,深圳將延續改革開放奇蹟,奮力開創改革開放新局面。

1980年的深圳街景。(資料圖片)
深圳福田區夜景。(視覺中國)

文章說,深圳38年時間就從一個小漁村成長到經濟總量超過新加坡,與香港相當的國際化現代大都市。其自從誕生之日起,就承擔著改革開放「試驗田」角色,如今面對新使命新要求,更要走在最前列、勇當尖兵。

文章說,今年以來,「不見面審批」服務事項清單、深化住房制度等一批重大改革在深圳推出。當年「吃螃蟹」的特區精神,如今正在深圳特區經歷新生,改革不停頓的信念正激勵著新一代「拓荒牛」前行,也為經濟高品質發展提供著強大的體制機制支撐。

文章說,眼下改革已進入深水區。文章引述廣東省委常委、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表示,深圳要在新時代改革開放上率先突破、做得更好,敢於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敢於啃硬骨頭,敢於向積存多年的頑疾開刀,為市場解禁,給企業鬆綁,讓市場主體活力充分迸發,進一步釋放社會生產力。

1981年,深圳蛇口「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標語牌。(資料圖片)
如今「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口號依然可以在蛇口見到。(網絡圖片)

文章指,幾十年來深圳產業發展的結構和內涵發生了質變。在這背後,深圳促進科技創新的一系列制度改革和政策發揮了重要作用。文章指,2017年,深圳GDP達2.2萬億元人民幣,超過新加坡。其中,研發經費佔GDP比重達到4.13%,接近全球最高水準;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193家,累計達11230家;PCT國際專利2.04萬件,佔全國43.1%。

8月初,深圳市委出台的《關於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加快高新技術產業高品質發展更好發揮示範帶動作用的決定》提出,深圳要在發揮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帶動作用上率先突破、做得更好,爭當重要科技領域領跑者、新興前沿交叉領域開拓者,打造可持續發展的全球創新之都。

文章說,隨著深圳「基礎研究+技術開發+成果轉化+金融支持」創新生態鏈不斷完善,天賦、想法、資本等在創新生態系統中加速重組,一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活力之都正在快速崛起。

1980年代的深圳車站。(資料圖片)
今年4月在深圳舉辦的圳國際人才交流會。(視覺中國)

文章又指,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8月4日,深圳市發佈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相關配套政策,承諾到2035年新增建設籌集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賃住房總量不少於100萬套。外界認為,此舉對於新時期引才留才意義重大。

此外,深圳還設立人才專項資金;鼓勵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企業等在海外創辦或共建研發機構,引進使用海外優秀人才等等。深圳從1979年僅有一名工程師和300多名技術員,到2018年人才總量超過510萬,深圳實現了從「人才荒漠」到「人才高地」的躍變。

文章最後說,改革開放要再出發;深圳已經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到2035年,建成可持續發展的全球創新之都;到本世紀中葉,要建設成為競爭力、影響力卓著的創新引領型全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