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學者:美國對台軍售有規律化趨勢

撰文:王兆陽
出版:更新:

正值中美關係敏感之際,美國政府核准新一輪以軍機零件為主的對台軍售案。這也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任內第二次對台售武。學者分析,儘管此次軍售案在規模和軍備品項上均無亮點,審查模式卻有別於以往,顯見美方對台軍售正朝正常化、規律化的趨勢發展,對台美軍事合作形成一大助力。

台灣空軍經國號戰機。(網絡圖片)

美國國防部周一(24日)宣布,國務院批准對台出售金額達3.3億美元(4.5億新元)的軍備,主要包含F-16、F-5和經國號戰鬥機,以及C-130運輸機的五年份標準航材零附件,與相關航空系統備件和支援系統。

負責對外軍售的美國國防安全合作局指出,台灣是「區域政治穩定、軍事平衡與經濟進步的重要力量」,此次軍售案不僅能提升台灣的安全與防禦能力,對美國外交政策與國家安全也有所助益。但五角大樓不忘強調,軍售不會改變區域軍事平衡。這項軍售案尚需美國國會批准,但一般預料將無意外獲得通過。

兩岸軍力隨著中國大陸經濟騰飛而快速失衡,加上兩岸關係因民進黨政府拒絕承認「九二共識」而急凍,好些學者研判台海或成為韓朝融冰後新的亞洲軍事熱點。

台灣問題一向為中美關係的核心議題之一,對台軍售亦是華府牽制中國手段之一。(路透社)

美方最近一次通過對台軍售是去年7月,當時軍售項目共七個,包括早期預警雷達的技術支援、高速反輻射導彈、魚雷和標準二型導彈(SM-2)元件等,價值14.2億美元。

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教授黃介正分析,論規模和實際品項,美國此次對台軍售「再平常不過,本來就是常態性的汰舊換新」,但由於時間距離上回軍售不遠,顯見美國對台安全援助逐漸常態化。

位於美國的台海安全研析中心主任梅復興則指出,這次軍售重點在於美方未依循過去奧巴馬政府時期一口氣通告多項軍售品項的「包裹」(bundle)模式,而是改采個別審查、個別通告的原則,這意味著在美國政府中,「支持將對台軍售與安全合作推向正常化的勢力終於獲致了有意義的突破」。

台軍裝備的美製標準二型導彈(SM-2)。(資料圖片)

「包裹式」軍售易受政治因素干擾,例如美國政黨輪替時,新政府都會重新對前任政府已決定的軍售包裹重新審查,使得軍售一拖再拖。對台灣而言,個案審查不僅能排除這類不確定因素,也易於軍方編列軍購預算。

不過,由於9月24日也是特朗普政府對2000億美元中國大陸進口貨品加征10%關稅的日子,有學者認為,已先後通過《國防授權法》和《台灣旅行法》等友台法案的特朗普政府選在這個時間點核准軍售,政治考量大於軍事意義。

(聯合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