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推進外交戰略出訪中東四國 王岐山成最具實權國家副主席

撰文:趙觀祺
出版:更新:

10月22日,中國國家副主席王岐山開啟中東四國之行。王岐山在以色列先會晤了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此後又訪問了耶路撒冷哭牆(又稱西牆)。

23日,他訪問了巴勒斯坦,在拉姆安拉會見了巴勒斯坦總理哈姆達拉,兩位領導人共同見證簽署《關于啟動中巴自貿區談判的諒解備忘錄》等文件。

此後王岐山又返回耶路撒冷,會見以色列總統魯文•里夫林,並在24日和內塔尼亞胡共同主持第四屆中國和以色列創新峰會。據稱,中以將在會議上簽署涵蓋科學技術、生命科學、創新、數字健康和農業領域的八項聯合協議。

而在離開以色列後,王岐山還將繼續訪問埃及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

中東地處亞、非、歐三大洲交匯之地,在世界地緣戰略格局中長期佔據重要地位。近年來,中國的經濟實力不斷增長,國際影響力進一步增強,中東在中國戰略中的重要性逐漸上升,而王岐山本次行程要訪問的四個國家對於中國國家戰略也都有巨大意義。

王岐山將心願紙條塞入哭牆。(網絡圖片)

中國是最早承認巴勒斯坦的國家之一,幾十年來一直支持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和平解決爭端,而就外交上而言,對巴勒斯坦國家的承認與支持也是長期以來中國在阿拉伯世界持有的重要道義資產。

而在以色列作為一個國土面積70%是沙漠、自然資源匱乏、卻又以創新著稱的國家,於科研及創新層面對中國都有很大借鑒價值。如前文所述,王岐山和內塔尼亞胡共同主持召開中以創新合作聯委會第四次會議,足以顯示中國重視中以創新合作,這也符合中美貿易戰爆發後,中共對於「創新」的重視。

埃及是主要阿拉伯國家之一,在阿拉伯世界地位舉足輕重,與此同時,它也是中國「一帶一路」戰略中的重要國家。目前在基建方面,埃及需要中國的資金、技術和設備,外交上兩國亦大有合作空間。

而阿聯酋則是習近平連任中國國家主席後首次出訪的唯一一個中東國家,它地處波斯灣入口,與伊朗隔波斯灣相望,與沙特和阿曼接壤。它臨近交通要道,也是中國欲進入中東所必經的地區。

凡此種種,均可說明,正在訪問中東四國的王岐山身負重任;而另一方面來看,亦可以說,王岐山的國家副主席這一職務亦頗有實權:他的前任副主席李源潮就未曾在擔任此職務時訪問過中東。

國家副主席王岐山9月7日在京出席朝鮮國慶70周年慶祝招待會。(新華社)

王岐山自從十九大後以國家副主席身份重返政壇以來,外界對其角色一直多有猜測。然而,擔任副主席後,不同於早前幾年在反腐運動中的高調形象,王岐山頗為「低調」,一段時間內並無外交方面的表現,與外界所期待的「第八常委」形象有不小差距,而外界似乎也逐漸習慣了此一轉變。

然而,隨著中美貿易戰的發展和中國國際戰略的推進,王岐山的獨特作用正在逐步凸顯。

今年5月,中共中央外事委員會召開第一次會議,王岐山成為習近平、李克強之外的第三把手——中央外事委員會委員。

8月份,王岐山在北京會見日本日中協會會長、前自治相野田毅時所提到的「認為中美產生摩擦是極為自然之事,並不認為這是貿易戰。他還透露,正在分析美國國內局勢及背景,以展開應對。」這些言語展現出,王岐山實際上仍參與處理中美關係。

而9月份,王岐山出面會見美國華爾街高管,更顯示了他在中美關係中從未離開「棋局」。

今年5月,王岐山會見中美工商領袖。(資料圖片)

毫無疑問,王岐山仍然是中國外交關係中最為重要的官員,無論是此次對中東四國的訪問,還是他對中美外交的深度參與,都體現了這一點。雖然可能真如王岐山本人所說,他已經不是主導中美關係的負責人,但是他依然是中國外交的關鍵角色。

習近平在國內大力倡導自力更生、轉型創新,外交上則希望憑藉「一帶一路」實現中國在亞洲以及歐洲的整體佈局,而從王岐山也正在以行動推進習近平的意向。本次他以副主席身份出訪中東四國,就正代表著習近平本人的戰略意向;而這也充分說明,他會是一個最具實權而又「大有作為」的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