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中國或可稱為「超級發展中國家」 成南北聯繫的橋樑與紐帶

撰文:崔德興
出版:更新:

美國總統(Donald Trump)上月(7月)底要求世界貿易組織(WTO)改革,停止中國、香港、澳門、新加坡、韓國等國家或地區自稱為「發展中經濟體」。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義桅刊文表示,中國自我定位為發展中國家,世界稱中國為超級大國,或可稱為「超級發展中國家」,作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聯繫的橋樑與紐帶。

特朗普要求WTO停止將中國、新加坡等國家或地區列為「發展中經濟體」。(資料圖片)

文章以〈中國為何堅持發展中國家定位〉為題,稱中國究竟是不是發展中國家,需要跳出貿易戰、WTO改革和美國視角來看。而中國「發展中國家」並非自封,而是獲得世界銀行、世貿組織等聯合國相關機構認可。

文章說,當今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對發展中國家身份的理解,要放在時代背景來考慮,應該從「新三論」角度理解中國為何堅持發展中國家定位。第一是意識論,偉大復興是讓各國都能複興,而不光是自己復興,中國的外交原則從原來的不干涉內政到現在的強調國際責任,「我自己要富裕,也要別人跟著我一塊富裕。」

第二是責任論,堅持發展中國家定位是中國外交的底線,也是不忘初心。中國在定義發展中國家,而不需要美國來定義;正如中國在定義社會主義國家,不需要美國來定義一樣。發展中國家與貧困落後沒有必然聯繫,更多的是國際政治身份與定位,「我們永遠站在發展中國家這邊。」

第三是命運論,發展中國家過去有著共同或類似的遭遇,它們都曾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今天它們具有共同的任務與願望,那就是改革全球治理結構和國際秩序,使之更體現發展中國家權益,未來還越來越體現為共同命運。因而堅持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定位,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在要求。

文章稱,中國定位自己為發展中國家,關鍵是「發展中」,證明「仍有發展潛力」。(視覺中國)

文末總結道,發展中國家既有客觀性,又具有主觀性。中國定位自己為發展中國家,不是謙虛,更不是虛偽,而是證明仍有發展潛力,關鍵詞是「發展中」,而非「簡單的發展」。現在中國自我定位為發展中國家,世界稱中國為超級大國,或可稱為「超級發展中國家」,成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聯繫的橋樑與紐帶,正如「一帶一路」既是南南合作,也是南北合作——開發第三方市場。而中國的多重身份及包容性文化,不是中國參與國際合作的障礙,反而是優勢,是改革現行全球治理結構和國際秩序的希望。

(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