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推「斬件式」貿易協議 誰贏得「階段性勝利」?

撰文:趙觀祺
出版:更新:

中美完成新一輪貿易談判,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十分滿意,在10月12日連發3條tweets,指中美達成「相當實質性的第一階段協議」,他可能於11月在智利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見面,簽署協議文本。
特朗普推銷「斬件式」協議,既有助於帶動股市回升,也能給他宣稱「階段性勝利」的機會。中方態度則謹慎得多,雖然少不免樂觀其成之類客套話,但也不忘提醒:後續仍充滿不確定性。

「看慣了」變為「看膩了」?

中美貿易戰打了一年半左右,每當談判進度在「上升周期」之中,中美雙方均互表善意,甚至講到將近達成協議,事實卻是一直未有結論,轉眼之間又鬧翻破裂。一旦到了「下行周期」,雙方好像已音訊斷絕不再往來,互相加稅報復,可是突然又有好消息公布,振奮投資氣氛。

打打談談,拖拖拉拉,近半年來市場似是已看慣了這場談判戲碼,「談判周期」的波幅未如過往般顯著。或者終有一日,投資者和民眾都會由「看慣了」變為「看膩了」,完全消化貿易戰的高低起伏,市場不再泛起半點漣漪,轉而著眼於兩國長期國力趨勢。

中國國家副總理劉鶴率團前往華盛頓。(AP)

話雖如此,貿易談判至今仍是左右大局的因素之一,雙方進退亦備受矚目,例如各界就爭議誰在新一輪談判中「佔了上風」。

中方談判「還價」經常貶值

在對上一個「下行周期」的尾聲,美國威脅再次針對總值25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將關稅由25%加至30%,到了是次「第一階段協議」,所作讓步就只是維持25%稅率不變,撤回加稅方案。對於另一個加稅期限,美方則未置可否,故此仍有可能於12月15日,針對總值3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開徵新關稅。

中方則承諾,將購買價值400億至500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預料重點採購大豆和豬肉,此舉除了惠及特朗普的農業區支持者,也有望填補內地豬肉供應缺口,因此國內消費者都可得益。

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坐左二)在談判磋商結束後表示,談判「幾乎已經完成」。(AP)

然而根據外媒報道,中方在今年中旬的「上升周期」,就已提議採購美國農產品,以換取華府解除或放寬華為禁令。如今美方暫未就華為禁令表態,中方就已率先買入美貨示好,開放金融市場予美企,特朗普更透露中國將購買波音公司飛機,價值160億美元至200億美元。

這其實是美國重覆使用的套路,表面上繼續經貿歸經貿,找方法縮小對華貿易逆差,實際上卻引入其他籌碼,其中華為禁令正是最為鮮明的例子。如是者,華府不斷藉此叫價愈來愈高,中方在上一輪的「還價」隨之貶值,只能換取避免新一輪逼迫要脅,舊一輪「加碼」居然成為「既成事實」。

華為體現中方排難態度

單憑這一小步進退,要拉扯到「階段性勝利」是未嘗不可,但從大局角度看卻沒甚麼意思。

與中美貿易戰同期,華為遭遇華府連環重擊,先是美國及其個別盟友於5G領域排斥華為,繼而又將華為列入制裁黑名單,禁止美企「供貨」。其創辦人任正非表明做生意是你情我願,華為會有兩三年難關要闖過,但有信心從5G到核心網絡,完全自力更生。這大概也是中方的態度。

北京早已承認美國坐擁有勢,而中國經濟短時期內面臨下行風險,最務實的態度是盡量避免即時破裂,爭取時間自力救濟,畢竟對方要翻臉不認人,不是自己的控制範圍之內,那就不如懷最好的意願,作最壞的打算。況且40年改革開放已證明了一點:中國經過各種起伏仍逐步攀升,要分勝負不在於一年半載。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