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外媒關注香港街頭暴力:店鋪「等死」,示威者「搖擺」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香港反修例活動迄今已經延續五個月,依然看不到終止跡象。另一方面,隨著示威活動「常態化」,警民衝突也成為每週「定時上演」的戲碼,警方固然不斷出動防暴警察對付示威者,示威者街頭暴力亦明顯有不斷升級趨勢:由擲水樽、掟磚,發展至投擲燃燒彈,近期甚至出現持刃直刺警察脖頸和示威者引爆自製炸彈的事件,而中資企業及被懷疑「親中」的企業亦遭受池魚之殃。

對於香港的街頭暴力,中國官媒固然長期口誅筆伐,西方媒體近來亦開始予以重視。雖然於價值立場而言,歐美媒體總體較為同情示威者,但對於街頭有增無減的暴力,不少媒體或含蓄或直白的表達了關注與擔憂。

10月27日晚上,旺角港鐵站遭縱火。(中通社)

10月6日,香港多區示威,藝人馬蹄露在旺角街頭遇襲,當時在事發現場還有一名澳洲「7 News」記者奧瓦迪亞(Robert Ovadia)。「7 News」此後報導了此次事件,而奧瓦迪亞則於事後在其Facebook表示,自己事後亦受到滋擾,他認為示威者若要爭取民主權利,那麼應該遵守原則。

奧瓦迪亞的Facebook得到眾多回應,其中有港人亦有澳洲人士,雖然有網民指奧瓦迪亞「親中」,但亦有人讚揚他從不同角度報道新聞,指通過其報道了解到香港的另一面,並對於香港街頭衝突中發生的暴力深感不安。

「7 News」影響力或主要在澳洲,而影響更為廣泛的西媒如《紐約時報》,亦開始將目光投注於此。日前,其以「香港街頭暴力升級,抗議者試探中國底線」為題,介紹了香港街頭暴力的情況。

「7 News」記者奧瓦迪亞(Robert Ovadia)。(Twitter)

《紐約時報》的這篇文章深入採訪了一名示威組織者和他的團隊,展示了其組織及行動的部分情況,受訪者還表示,他們是最先使用燃燒彈的團隊之一。文章又引述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學教授李立峰,稱警察與抗議者陷入了一個暴力不斷升級的惡性循環;而支持抗議運動目標的溫和派人士則對暴力表示越來越多的擔憂,他們擔心暴力行為「正中北京的下懷,並削弱公眾的支持」。

注意到街頭暴力「雙刃劍」效果的不僅僅是《紐約時報》。CNN於10月27日發表了題為「香港暴力和破壞逐步升級,部分示威支持者受夠了」(As violence and vandalism escalate in Hong Kong, some protest supporters have had enough)的報道。該報道直接以「暴徒」(mob)稱呼部分激進示威者,並借幾名示威者之口,指出其面臨的困境:不願割席,但卻難以接受激進示威者不斷升級的暴力,而他們對於示威的支持則正在「搖擺」(wavering)。

CNN指,部分溫和派示威者也認識到,目前的暴力行動確實正影響市民生活,亦影響外界感官。

香港街頭的示威者。(中通社)

路透社29日的報道則重點從零售業者的角度描述了街頭暴力所帶來的影響。路透社採訪了店鋪受到衝擊的業主,指其經營艱難,並引述永利藥房葉姓店主的說法:「很多店鋪就在等死」。

當暴力行為已經引起往往被示威者視為「同路人」的西方媒體的關注、擔憂,示威者本身是否亦應當對街頭暴力進行進一步的檢視?雖然香港政府失政可謂此次事件的「亂源」,警隊執法過程亦有問題,但暴力示威正逐步超法治社會所能容忍的程度,西方媒體本身的價值取向並不會就此改變,但其未來將如何呈現香港示威情況,仍值得繼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