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中南海智囊:疫情若延到三月後,經濟會「傷筋動骨」

撰文:褚文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NCP)疫情持續,對經濟活動產生較大影響。
2月15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經濟學家劉世錦在由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主辦的博智宏觀論壇線上專題研討會上談及這一問題。劉世錦認為,疫情如果延伸到三月份後,影響到就是長期生產力。

劉世說,如果疫情控制在一月份,影響的主要是消費,重點是餐飲、住宿、娛樂、旅遊、交運等服務業;如果控制在二月份,影響就要擴大到生產,涉及到工業、建築業、農業;如果延伸到三月份後,影響到就是長期生產力,很多企業執行不了合約,發不出工資,現金流撐不住,就要關門破產,此時就是傷筋動骨。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經濟學家劉世錦。(網絡圖片)

因此,疫情防控關鍵是要控制疫情時間長度,不能使一個意外短期衝擊,變成中期甚至長期衝擊。而從近期疫情走勢和有關專家研判看,可以提出一個目標,就是爭取二月底基本控住疫情。

劉世錦還強調,基本控住不是說疫情結束,疫情結束還需要一段時間,而是說疫情擴張勢頭得到抑制,進入穩定回落,疫情走勢的大致輪廓比較清楚。他表示,近日確診和疑似病例增量已經出現拐點,穩住態勢,爭取存量拐點的出現,如果這個目標能夠實現,疫情主要是對消費和生產的短期衝擊,國民經濟全局還不至於傷筋動骨。

劉世錦又表示,實現二月底基本控住疫情目標並不容易,還有較大的不確定性,主要是隨着節後返程復工,疫情會不會反彈,目前各地都面臨兩難選擇:一手抓抗疫,一手抓復產,兩手都要抓、都要硬,道理好說,落到實處很難。

18日,497名雲南籍務工人員乘坐滇粵勞務協作返崗專列從昆明南站出發,前往廣東返崗復工。(中新社)

劉世錦說,不能搞一刀切,要從實際出發,各地情況不同,政策不同,但政策效果可有相同的衡量尺度:這就是在疫情可控前提下恢復生產、恢復經濟。他稱,防控過度,擠壓經濟增長空間;疫情反彈,對經濟衝擊更大,這個度的把握反映的就是治理水平,能否實現二月底基本控住疫情的目標,治理水平是一個重要變量。

對於中國是否要出台大規模刺激政策,劉世錦認為,要避免宏觀政策上藉機過量放水,如果疫情能在二月控制住,那麼貨幣政策、財政政策措施主要限定在「精準救助型」範圍,宏觀經濟政策總體上應保持連續性、穩定性,保持應有的戰略定力。

劉世錦還表示,應藉此次疫情把重點轉到實質性深化結構性改革,包括堵住公共衛生治理體系的漏洞;推出振奮精神、釋放增長潛能的改革舉措;短期救助中小企業政策改為長期政策;鼓勵催生新模式新業態;疫情衝擊全球產業鏈,應算一次壓力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