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首例肺移植主刀:患者肺萎縮成豆乾樣 移植需3條件

撰文:姜庚宇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俗稱「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內地有患者的雙肺功能因此嚴重受損。據早前報道,中日友好醫院肺移植科主任、南京醫科大學附屬無錫人民醫院副院長陳靜瑜率領的團隊於2月29日(上周六)在江蘇無錫成功進行全球首例新冠肺炎病例雙肺移植手術。
陳靜瑜周日(3月1日)接受內媒採訪表示,在做肺移植手術之前,這名病人已通過呼吸機和人工肺(ECMO)維持其他器官正常,但肺已是晚期狀態、纖維化,萎縮成豆乾樣,所以才進行肺移植。

患者連續5天核酸檢測陰性

陳靜瑜表示,新冠肺炎患者若要進行肺移植,需要具備3個條件:一是病人經呼吸機加上人工肺維持,雙肺呼吸衰竭不可逆;二是核酸檢測連續多次呈陰性;三是其他臟器功能基本正常,全身狀況能夠承受肺移植手術。患者滿足上述特點,且連續5天核酸檢測都是陰性。

患者的病肺被切除。(陳靜瑜微博)

他指出,在2月28日,患者因為右側病肺內持續出血,出血量估計有2.5升,患者出血性休克已至瀕死狀況,29日患者幸運地等到外省腦死亡病人捐獻肺源,團隊才可以嘗試肺移植。

陳靜瑜續指,這名患者肺移植後的康復時間會比別的普通肺纖維化病人長,因為「他前期受的磨難太多了」,免疫功能很低,且可能會有別的意外,所以這是一次探索性的手術。做這次手術,是考慮到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死亡率太高,目前撞上呼吸機加上人工肺的患者搶救成功率很低,團隊希望透過這次手術,為危重症和瀕死病人帶來生的希望。

或將建議組織肺移植攻關團隊

他又指出,若此次肺移植有效,他會建議國家衛健委組織一個針對新冠肺炎患者的肺移植攻關團隊,把器官移植和免疫學人員召集起來,從武漢危重症病人中尋找手術成功率高的肺移植受者,例如20到50歲的年輕危重症患者,進行肺移植救治。

他認為,目前這名病人情況平穩,但要等幾天後患者的呼吸機和人工肺完整撤離後,病人能進行康復鍛鍊時,才將這次移植認定為初步成功。

談及此次手術的風險,陳靜瑜表示,風險很高,不知道患者的肺是否殘留有病毒,病毒是否有活性、傳染性,因此在全套防護下手術,但醫生心理壓力仍然很大,團隊之間不敢說話,在作業上亦更為困難,歷經5個多小時最終完成手術。

(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