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觀察】中國所面臨的危機 遠不止於公共衛生安全

撰文:孫瀾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中共最高層於3月4日再次舉行黨內最高層級會議——政治局常委會會議,聚焦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運行工作,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

這是從1月25日開始,就疫情防控召開的第七次常委會會議。對於疫情防控,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要求「慎終如始」,對疫情的警惕性不能降低,防控要求不能降低。對於經濟運行,習近平要求,推動復工復產,實現「人財物有序流動、產供銷有機銜接、內外貿有效貫通」。

習近平要求精準有序推動復工復產,把疫情損失降到最低。(新華社)

會議要求,要把復工復產與擴大內需結合起來,把被抑制、被凍結的消費釋放出來,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費、升級消費培育壯大起來,使實物消費和服務消費得到回補。要求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等。

在此前一天,3月3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必須更有針對性加大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力度。穩就業又一次排在首位。

上述舉措,無疑是切中要害的。

這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僅讓中國社會陷入公共衛生安全危機,在經濟下行壓力的疊加之下,也將衍生出更大的危機。如果應對失當,大量的中小企業破產倒閉,規模性失業潮的出現,似乎不可避免。

新冠肺炎疫情對大量的中小企業衝及巨大。(中新社)

著名的中國經濟分析公司3月初公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分析師認為,中國的情況比媒體報道的還要糟糕。「中國褐皮書」(China Beige Book)公布中國經濟調查報告顯示,中國的情況比媒體報道的還要糟糕,至少3成中國企業仍未復工,在沒有現金流的情況下,可能會有數百萬家公司拖欠債務,將形成「一場災難」。

這份報告是2月份在對1,400多家中國企業完成調查後得出的。

事實上,現在中國很多企業,特別中小企業、商鋪等大部分處在停業,半復業狀態之下,已經出現資金鍊斷裂的問題。尤其是佔到中國經濟總量近54%,承載了大量就業的服務業等第三產業依然面臨生死考驗。很多上述類型企業的員工,則處在「隱性失業」的惡劣處境之中,遭遇停薪留職(只給繳納社保)、拖欠工資、直接降薪、變相降薪的人不在少數。

那些原本在破產邊緣掙扎和勉強求生的企業,新冠肺炎疫情成為壓死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就連業務橫跨航空、酒店等領域的企業集團海航這樣的「巨無霸」,也未能倖免。海航集團2017年還是陷入流動性危機,揹負着約1,000億美元的債務,在疫情期間受到航班取消和旅行限制的打擊,難以為繼。2月28日之後,總部位於海南的海航集團,實際上被海南省政府成立的聯合工作組接管。

資金流動性風險加劇,海航集團被海南省政府接管。(Reutres)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中國人民銀行、中國國家發改委、中國財政部、中國商務部、中國銀保監會等部委密集發聲,推出一系列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幫助企業紓困,傳遞對中國經濟的信心,指出這次疫情對經濟社會的影響是短期的,總體上是可控的,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

多位中國官員也表示,在政策措施的有效對衝下,中國政府有信心、有能力、也有條件將疫情的影響降到最低,保持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日前表示,中國政府正通過危機應對措施、流動性供應、財政政策和金融支持,努力減輕疫情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在上述政策和措施有效防控疫情的情況下,中國經濟將在第二季度恢復正常,未來全球經濟受影響的程度可能較小,持續時間可能較短。

然而,現實的問題是,有多少艱難求生的企業,能夠堅持到扛過這場危機。工業和信息化部的一項調查顯示,截至2月末,中國中小企業只有30%恢復正常運營。

根據《中歐商業評論》的《清華、北大聯合調研995家中小企業,如何穿越3個月的生死火線》的報道,賬上現金餘額能維持企業生存的時間,67.1%的企業可以維持2個月,85.01%的企業最多維持3個月,只有9.96%的企業能維持6個月以上。為渡過難關,22.79%的企業計劃減員降薪,15.75%的企業選擇停產歇業,也就是說近4成企業的員工面臨失業、停薪風險。

如果,疫情不能儘快緩解,即使疫情完全結束之後將出現大規模的市場消費反彈,但是屆時大多數企業早已無力支撐。

很多企業已經扛不到疫情結束:2月6日,知名IT培訓機構兄弟連,宣布公司倒閉,員工全部遣散;KTV 品牌「K歌之王」2月9日宣布,與全部200多名員工解除勞動合同;2月10日,新潮傳媒裁員500人,高管集體降薪20%;擁有逾1.2萬員工的在線二手車交易平台優信,3月初開始安排員工停工待崗並降薪,支付最低生活保障;名創優品員工1月份工資被削減20%,此外2月和3月份將至少減薪30%……

除了媒體聚光燈下的知名企業,更多的中小企業、餐館、商鋪可能消失的無聲無息。在社交媒體微信朋友圈、微博上,宣布失業的人越來越多。 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分析師王丹稱,即使疫情在3月底前得到控制,也可能導致至多500萬人失業。

根據恒大研究院數據,受疫情影響的行業約佔GDP和就業的30%,涉及就業人口5,089萬。除此以外,抵禦風險能力較低的3,000萬中小企業、7,000萬個體工商戶將被疫情波及。

如果形成規模性失業,加上即將到來的畢業季——據悉,2020年中國高校應屆畢業生將達到874萬人——就業問題將成為中國社會,不得不面對的重大挑戰。

2020年中國高校應屆畢業生將達到874萬人。(中新社)

中共官方智庫社科院2019年12月23日發佈的《2020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藍皮書就曾警告,由於經濟下行壓力和中美貿易摩擦影響持續發酵,周期性、結構性、摩擦性因素疊加作用,中國就業局勢變數和壓力都在增加,各種風險集聚。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必然使各種風險加劇。

顯然,由疫情帶來的次生性危機,諸如上述企業破產、失業潮的到來,可能的破壞性,不容小覷。由此會延伸出更多的社會問題,比如很可能就會有家庭陷入財務危機,房貸、車貸斷供等問題會不斷出現。這些對於很多個人和家庭來說,都是災難性的。而失業者無以為生,甚至可能會引發社會治安混亂等問題。

這些,都是在疫情防控的同時,需要進行積極防範和採取有力措施避免的,重大危機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