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觀察】疫情加速全球秩序洗牌 北京「轉危為機」

撰文:孫飛
出版:更新:

3月25日中中央政治局會議認定,中國「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效」。中國境內外也普遍認為,中國已經率先扭轉了本國的疫情。但是在中國之外,疫情正在更多國家愈演愈烈,已經造成大規模人口的感染和死亡,重創各國政經組織,並很有可能導致國際秩序的新一輪裂變和重組。

20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曾經長期奉行「孤立主義」的第一經濟大國美國逐漸成為全球秩序的領袖式參與者。而在2019年下半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後,國際局勢似乎正在發生類似的變化,只是主角由美國換成了中國。對於中國而言,這場疫情既對其造成了嚴重的衝擊和挑戰,但是又被其強行轉化成緩解自身艱難處境的機遇,並已經構築了相當多的底牌。新冠病毒可能成為了加速中國崛起的催化劑。

中國「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效」。已經率先扭轉了本國的疫情。(資料圖片)

中國處境好轉

儘管新冠病毒的源頭仍然不明,但中國無疑是第一個有效防控和扭轉疫情的國家。這阻止了疫情對該國造成更嚴重的傷害。及至疫情不可避免地在全球爆發和擴散,逐漸走出泥潭的中國由此為自身創造更有利的國際環境。

首先,中國疫情防控起效後,經濟正在恢復。例如中國中小企業復工率在3月29日已達到76.8%。相比於以往,恢復程度仍然有限,不過其前景可期。由於其他國家經濟受創甚至停滯,對中國經濟的依賴和需求或將增加。當然,不同行業所受影響不同,而中國供給側製造業在全球經濟體系裏的分量也將更加吃重。因為貨物可以更安全地消毒與運輸,受到疫情的負面影響比較有限。

中國將建成對應全球疫情的供給體系。這得益於中國的安全環境與完整產業鏈的恢復。在將能夠提供防控、檢測、治療等方面的產品。而這些是全球必需和亟需的。中國口罩產量約佔全球50%,呼吸機產能約佔20%。疫情發生後,中國一些公司生產呼吸引的訂單已經排到了6月份。

今年二月初,從事餐飲行業的河北唐山遵化市凱歌兒集團,根據疫情防控需要,通過程序申報獲批後實現企業轉產,該集團的200多名員工經過培訓上崗生產口罩。目前可日產口罩25萬隻供應市場。(新華社)

中國將可以為全球抗疫提供很多援助。這種援助不僅包括物資支援,還有中國扭轉疫情的有效經驗。病毒不分國界,防控病毒的措施也具有比較普遍的適用性。例如病情檢測、醫護人員的防護、藥物治療等等細節方面,中國的經驗確實具有相當的借鑑意義,並且已經得到其他國家的效仿。例如,伊朗興建了本國版的「方艙醫院」,意大利採取了類似中國武漢的封鎖做法, 甚至希望由中國接管意大利的醫院。當然,不同國家有不同的國情,各國防疫也需要依據本國的實際情況而有所取捨。

此外,中國的政治制度形態與在全球格局裏的重要性得到更多認可。這在很大程度上體現為,在病毒面前,包括一些西方國家在內的很多國家放下了意識形態分歧,承認中國早前應對疫情方法的有效性,並且對中國的援助給予積極回饋。塞爾維亞總統亞歷山大•武契奇甚至表示,「歐洲團結是不存在的,寫在紙上都是童話罷了,我們不能寄希望於歐盟,唯一會伸出援手的只有中國。」

自21世紀第二個10年美國推出「亞太再平衡」以來,包括南海仲裁事件、新疆反恐去極端化行動引起的爭議、中美貿易戰,令中國承受較大的外部壓力。在中國爆發疫情後,也遭遇了西方的政界和輿論攻勢。但隨着疫情在包括西方的擴散和惡化,西方已有些自顧不暇。那麼,美國等國家是會轉移矛盾、鋌而走險,還是選擇與中國合作共同抗疫,這一點還需要繼續觀察。

中國政界一直有所謂「戰略機遇期」的說法。2017年中共十九大報吿認為,「當前,國內外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複雜變化,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在另一方面,中國經濟已經連續多年處於轉型升級的瓶頸期,承受相當大的下行壓力,同時也遭受美國等方面施加的外部壓力,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背景下,又遭受了新冠病毒的衝擊,一度有中國的「戰略機遇期」是否已經過去的懷疑。而在中國扭轉疫情之後,其「戰略機遇期」將會繼續延續,還是提前終結?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全球蔓延,美國確診人數目前已居全球第一,成為疫情重災區。而政治學者認為,美國疫情大爆發暴露政府制定的國家戰略的弊端。(資料圖片)

新冠病毒加速時局演變

截至2020年3月30日,全球確診總數超過72萬,死亡數字超過3萬。僅在3月29日,全球新增確診便有63,070,例,新增死亡3,458人。但對於大多數國家而言,疫情形勢仍然處於爆發的早期階段。德國總理默克爾在2020年3月份曾警吿稱,「60%-70%在德國的人將會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美國國家過敏症與傳染病研究所主任福奇(Anthony Fauci)則根據模型預測,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100萬是「完全能想象到的」,死亡病例也可能達到10萬。而對於更多的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人口規模龐大、密度高的發展中國家,可能會受到更嚴重的打擊。

病毒最終能否被消除,或者發生新的更具危害性的突變?疫情會否成為持久性或周期性地與人類共存?各個國家和全球的經濟與秩序,將會受到多大的影響?這些都是目前無法回答,卻又至關重要的問題。

不過在另一方面,對於疫情在全球範圍內的蔓延和衝擊也不必過於悲觀。人口是病毒的傳播途徑和歸宿,人口流動將越來越受到國界線的限制,但國家之間的資源、產品、技術、信息等方面的流通受到的影響則相對有限。

中國應該不會成為一個「安全孤島」。可以期待在中國之後,將有越來越多的國家逐漸扭轉本國疫情。例如,同樣位於東亞區域的韓國就被認為取得了不錯的防控效果。那麼,這些國家之間將可以實現正常的人員交流與經濟合作。與此同時,這些國家也將在未來全球經濟秩序中佔有更多優勢。而其中率先扭轉本國疫情的中國,或許將在其中扮演分量很重的角色。

在新冠病毒的無差別攻擊之下,各個國家都在面臨着嚴峻的挑戰,並且很難完全寄望其他國家的援助,不得不為自己的家園而戰。就此來說,新冠病毒起到了迫使每個國家改進自身治理體系、提高治理能力,以及加速全球局勢變化的催化劑作用。

在不可預測的未來一段時間,各個國家將會如何應對,是否會經歷一番涅槃重生,又會導致全球秩序發生怎樣的洗牌?其中,引人注目的中國將會變成什麼樣子?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