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瞭望台】默克爾踏上自強路 挑戰特朗普

撰文:甄梓鈴
出版:更新:

一連兩日的20國集團(G20)領導人漢堡峰會在不和諧氣氛中落下帷幕,一意孤行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的美國在氣候議題上受到孤立,峰會聯合公報表明,在全球對抗氣候變化的行動上與美國分道揚鑣。
從北約到G7峰會,美國總統特朗普堅持「美國優先」理念,在多項議題上與傳統盟友針鋒相對,弄得不歡而散。這次來到德國總理默克爾的主場,她事先向特朗普攤牌,展露領導歐洲主導國際事務話語權的決心。默克爾能否成為主導世界秩序的新主人,還看行事難測的特朗普如何接招。

默克爾在G20峰會期間表情多多。圖為她與特朗普談話時,突然做出掩面動作。(路透社)

「可以預見在漢堡的會談不會輕鬆……我們與美國的分歧顯而易見,試圖掩飾是不誠實的,我不會這麼做。」G20峰會舉行前一周,默克爾在德國國會撂下這句話。她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特朗普無視各國多年就氣候變化所作努力,在6月初宣布美國退出《巴黎協定》。

會談過程一如默克爾所料舉步維艱,各國代表在氣候議題上陷入「19對1」的僵局。雙方始終無法找到共同語言,結果是把彼此的分歧寫入峰會聯合公報,除美國之外,所有G20成員一致認同《巴黎協定》不可逆轉。在美國堅持下,公報也增加了「美國將協助其他國家以更潔淨有效的方式獲取及使用化石能源」這一小段。特朗普視推動化石能源產業為振興美國經濟的重要一環,與《巴黎協定》勾勒的終結化石燃料願景南轅北轍。

在對抗特朗普這條路上,默克爾希望法國新總統馬克龍相伴,免孤軍作戰。(路透社)

氣候議題美國遭「圍剿」

在貿易議題上,聯合公報延續G20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一貫立場,但也新增了「貿易必須互利互惠」及各國可使用「合法貿易防衛工具」應對不公平貿易等元素,當中或多或少展現了特朗普政府立場。默克爾在峰會結束後的記者會上毫不掩飾對美國的不滿,形容氣候議題談判中「所有人都反對美國」,貿易議題也因美國堅持一些特定立場而談得「異常艱難」。

作為本屆G20峰會的東道主,默克爾一早釋出不向特朗普屈服的訊息,她深知特朗普往往不按常理出牌,不易應付,故先發制人,事先與歐洲盟友協調立場。6月29日,默克爾在柏林召開了G20預備會,法、英、荷蘭及歐盟領導人出席會議。除了公布本屆峰會將討論難民危機、提升女性地位、非洲經濟前景等議題,她還明言將與各國領導人討論如何落實《巴黎協定》及自由貿易、國際合作。

漢堡是默克爾出生地,她隨父親搬到東德前在這裏長大。這座城市二戰時遭猛烈轟炸,幾乎被夷為平地,戰後成為歐洲主要港口之一,經濟迅速復蘇,又孕育了披頭四這支活力十足的搖滾樂隊。漢堡匯聚不同文化特色,基於交通發達而成為歐洲物流重要樞紐。默克爾政府去年6月決定在此主辦G20峰會,離不開透過這城市展示德國的開放包容,當時沒多少人料到特朗普到來會為這信息營造更大反差。

特朗普上台後與默克默爾見過數次面,幾乎都不歡而散。默克爾3月訪美時在白宮與特朗普見記者,特朗普對記者與她提出的握手建議充耳不聞;5月在意大利西西里島的G7峰會形成「6對1」 格局,默克爾與五國領導人在氣候問題上施壓,特朗普寸步不讓,默克爾在會後憤然提出「美英靠不住」論調,重申歐洲當自強,今後不能再依賴美國,命運須掌握在自己手中。

G20峰會的團體照,大會安排在任最久的領袖站在中間位置,特朗普和馬克龍年資尚淺,故站在前排左邊角落。(路透社)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漢堡出席G20峰會議時,其女兒伊萬卡曾坐在他的座位上代他開會,受到各方抨擊。(美聯社)

拉攏馬克龍爭話語權

從種種精心部署可看出,默克爾有意趁G20峰會重塑德國在世界的話語權。默克爾所屬基督民主聯盟(簡稱基民盟)的跨大西洋關係發言人拜爾(Peter Beyer)說,基於歷史因素,德國要主導世界秩序有一定難度,「二戰時德國扮演侵略者角色,使這國家在今天很難擔當起全球領導的位置。」默克爾當然知道德國背負的歷史包袱,在對抗特朗普這條路上,她希望法國新總統馬克龍相伴,免孤軍作戰。

在上月歐盟峰會的聯合記者會上,默克爾與馬克龍一致表示要重啟德法軸心,致力推動歐洲前進。德國9月將舉行國會大選,基民盟及其姊妹黨基督社會聯盟上周一(7月3日)發表聯合政綱,當中提到德法緊密合作的重要性:「我們已經準備好與法國新政府一起,通過建立貨幣基金等方法,逐步發展歐元區。」對於美德關係,政綱的描述與以往有顯著差別。四年前,默克爾與美國時任總統奧巴馬關係友好,那時候基民盟形容美國是「德國在歐洲以外最重要的朋友」。最新政綱隻字不提友誼,狠狠把美國降格為「夥伴」。

觀乎歷屆G20峰會,每次開會之前,幕僚早在多場閉門會議中,將峰會的重要事項討論妥當,還事先擬妥會後聲明,各國領袖應邀出席,行禮如儀,少有差池。但這次有點不同,幾項重要議題,特別是氣候變化和自由貿易方面,都難以預計討論結果,特朗普明顯是各國倡導目標的絆腳石。

美國白宮國安顧問麥克馬斯特(H.R. McMaster)及白宮首席經濟顧問科恩(Gary Cohn)在5月30日於《華爾街日報》發表題為《美國優先不代表美國孤立》的文章,解釋特朗普的外交理念。文章否定了世界是一個「地球村」(global community),而是一個由各國、非政府組織及企業互相合作和博弈的競技場(arena),將政治視為零和遊戲。所帶出的訊息是各國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和道德水平各異,只要和美國站同一陣線,美國便支持。文章亦強調只要利益相符,不論敵友美國都歡迎合作和尋找機會:「我們要讓對手知道我們不僅採取措施,通過實力阻止衝突,維護利益和價值觀,還尋求共同利益領域一起合作。」

在打擊恐怖主義議題上,美德有着共同利益,但若再看深入一點,特朗普和默克爾的世界觀截然不同,默克爾奉行以合作和多邊框架為基礎的國際政策,擁護全球化,與特朗普推崇的利己主義有明顯衝突。兩者矛盾從日前德國柏林發生的一段小插曲可見一斑。6月27日,美國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透過視像直播參與德國經濟委員會活動,他毫不留情炮轟德國出口大量汽車到美國,導致美國出現龐大貿易逆差,又警告德國不能使用俄羅斯的原材料,須轉向美國購入,否則美國可能採取更廣泛措施打擊鋼鐵傾銷。羅斯說這番話時,默克爾就在台下。大會原本只給羅斯10分鐘,但他說個不停,結果在發言半小時後大會突然中斷視像直播,全場靜了下來。德國《明鏡》周刊形容,事件給特朗普一個警號:「如果你不遵守大會規則,後果自負,我們(德國)的容忍是有限度的。」

G20峰會完結後,默克爾公佈各國共同宣言。(路透社)

歐盟內部仍分歧嚴重

面對默克爾步步進擊,特朗普亦不甘示弱。特朗普於抵達漢堡前先到訪波蘭華沙,在華沙起義紀念碑前發表講話。他稱讚波蘭是少數負擔足額國防費用的北約成員,並首次就北約集體防衛機制作出承諾:「美國堅決支持北約第五條款,不是隨便說,而是付諸行動。」特朗普又聲言,西方文明面臨衰落,警告「激進的伊斯蘭恐怖主義」和「政府的官僚主義正在蔓延」。而令人意外的是,他還把矛頭指向俄羅斯,呼籲俄羅斯停止在烏克蘭等地的「破壞穩定的活動」,以及其對敘利亞和伊朗的支持。

《紐約時報》形容,特朗普通過描述波蘭抵抗納粹德國與蘇聯等侵略者的歷史,燃起波蘭人的民族主義情緒,但他對波蘭右翼政府打壓法官與新聞工作者及拒絕接收更多移民的爭議政策隻字不提,令歐盟領導人不滿。但特朗普的言論也暴露了歐盟的內部分化,默克爾要團結各國對抗特朗普,談何容易。巴黎智庫羅伯特舒曼基金會(Foundation Robert Schuman)主席Jean-Dominique Giuliani舉例指出,歐盟內部對難民問題存分歧,東歐國家大多不滿默克爾要求歐盟成員國分擔收容難民,反而特朗普的反移民政策與他們的立場較相近。

比利時智庫歐亞中心主任Fraser Cameron警告,特朗普有對付歐洲的彈藥,鋼鐵進口可能會成為他開出的第一槍。今年4月,特朗普要求商務部長羅斯對外國進口鋼鐵產品如何危及國家安全啟動調查,並把6月底設為最後期限。外界估計特朗普政府將會以這份報告作為理據,對進口鋼鐵徵收關稅或施加其他限制。歐盟貿易專員馬爾姆斯特倫(Cecilia Malmstrom)曾說,美國擴大對鋼鐵進口的限制,可能令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的升溫,若相關行動影響到歐洲,歐盟不排除報復。G20峰會召開前夕,《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稱,白宮決定推遲公布調查結果,一切留待特朗普與G20領導人會晤後才公布。白宮首席經濟顧問科恩直言,特朗普欲以美國安全評估為由, 要求G20領導人採取行動,解決全球鋼鐵市場產能過剩等「市場扭曲」的問題。

首天會議結束後,默克爾招待與會各國領袖到漢堡易北愛樂廳欣賞音樂會。(路透社)

憑歌寄意 恐變對牛彈琴

漢堡G20峰會曲終人散,但默克爾與特朗普在自由貿易與氣候變化等全球重大議題上的對抗將持續下去,國際格局也隨之重新洗牌。正如默克爾事前所言:「我不會期待,只到訪漢堡兩天,美國的立場就會改變。」

首天會議結束後,她招待與會各國領袖到漢堡易北愛樂廳欣賞音樂會,並親自點選演奏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這首交響曲既是古典音樂中最為人熟悉的作品,其第四樂章《歡樂頌》更是歐盟盟歌。默克爾請各國領袖欣賞這部樂曲,既可展現德國文化底蘊,又可宣揚團結歐洲的理想,一舉兩得。

不過,她的用心不止於此,德國政府發言人形容,《歡樂頌》是「對人道、和平與國際互諒互解的頌詩」。默克爾憑曲寄意,首要對象恐怕正是特朗普。不過,特朗普未必意會到箇中意思,他在2004年出版的《如何致富》(How to Get Rich)著作中自言「對古典音樂的認知有限」。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敬請留意逢星期一出版《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