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海軍再撞船 驅逐艦麥凱恩號新加坡撞貨輪受損 5傷10人失蹤

撰文:歐敬洛
出版:更新:

美軍一艘導彈驅逐艦於香港時間周一早上5時24分在新加坡東面海域與一艘商船相撞,左舷船尾受損。搜救隊伍現正趕赴現場。美國海軍公布,意外中有10名船員失蹤,另有5人受傷。

意外後麥凱恩號左方近船尾部份有清楚的撞痕,但碰撞情況似乎未如兩個月前菲茨傑拉德號做成船身撞毀般嚴重。(路透社)

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引述美軍第七艦隊發言人表示,美軍導彈驅逐艦約翰・S・麥凱恩號(USS John S. McCain)周一(21日)較早時在前往新加坡途中,在新加坡東面海域與一艘名為Alnic MC的貨輪相撞。美國海軍確認,意外中有10名船員失蹤,另有5人受傷。

新加坡海事及港務管理局(Maritime and Port Authority of Singapore)發聲明稱:「麥凱恩號左舷受損,要求拖船協助。Alnic MC首尖艙距離水平面7位置受損,(後者)沒船員受傷。」當局指現場沒有油污污染,新加坡海峽航道交通亦沒受影響。

麥凱恩號左舷船尾受損,幸衝撞未有對其造成有即時危險的損害,惟未知商船情況如何。搜救隊伍現正趕赴現場中。美海軍稱,已有拖船,直升機、一艘警察海岸警衛隊船隻,以及美方飛機參與應對事件。

美艦撞商船 3個月內第2次

涉事貨輪Alnic MC懸掛西非利比利亞(Liberia)國旗,用於運載石油及化學物品,載貨量達3萬噸、全長183米,其載重噸位5.076萬噸。

路透社報道,貨輪最後一次發出應答訊號,是在香港時間早上5時58分,然後在距離馬來西亞柔佛州邊加蘭(Pengerang)半島外10至20公里停下。數據顯示,Alnic MC處於壓載(ballasting)狀況,意即貨船在未有載滿貨物的情況下航行。

法新社報道,事發海域過去10年來發生約30宗撞船事故。其中發生在2013年的意外,有6名日本船員喪生。

這是美軍近三個月內第二次發生撞船事故,菲茨傑拉德號(USS Fitzgerald)驅逐艦在6月17日於日本海域與一艘菲律賓貨輪相撞,造成美軍7名成員死亡。新華社引述美軍消息指,初步調查確認軍艦官兵犯下嚴重錯誤,將撤銷艦長和艦上另外兩名高級指揮官的職務。

涉事貨輪Alnic MC資料圖片,據稱相撞未有造成漏油等情況。(MarineTraffic)

麥凱恩號命名由來

麥凱恩號與美國共和黨重量級參議員麥凱恩(John McCain)有深厚淵源。麥凱恩的父親小約翰・悉尼・麥凱恩(John Sidney McCain Jr.)及祖父老約翰・悉尼・麥凱恩(John Sidney McCain Sr.)都是晉階至美國海軍上將的精英,導彈驅逐艦麥凱恩號(USS John S. McCain)就是為了表彰這個三代海軍世家。

麥凱恩幼承庭訓,長大後亦加入海軍擔任飛行員。他在越戰被俘獲釋後回國,1982年當選亞利桑那州聯邦眾議員,踏上從政之路。他4年後當選該州聯邦參議員。

麥凱恩以作風獨立、機智及有主見著稱,受媒體以及其他議員歡迎。他挾着人氣,2000年就大選角逐黨內提名,惟被小布殊(George W. Bush)擊敗。他2008年競選總統,吸引不少年輕選民,惟最終不敵民主黨的奧巴馬。

▼美國共和黨參議員麥凱恩在Twitter上推文,稱與妻子一同為艦上軍人的安全祈禱,並對參與搜救的人員與單位表示謝意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