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瞭望台】白宮鬥爭新篇章 班農體制外激鬥庫什納

撰文:唐宇廉
出版:更新:

「何以你處變不驚?」一名朋友詢問早前離職的白宮首席策略師班農(Steve Bannon)。班農霸氣回應:「我們正在作戰。」對主張種族平等的抗爭者以及鼓吹「全球主義」的白宮官員而言,班農下台無疑是一大勝利,因為這反映具有濃厚種族主義及經濟民族主義色彩的「另類右翼」運動受挫。
不過他們能否笑到最後實屬未知之數──班農上述回應表明鬥爭並未完結,「戰場」只是由白宮內部變成白宮以外對白宮以內,班農和特朗普女婿庫什納(Jared Kushner)的鬥爭也揭開新篇章。

特朗普年初上台以來,白宮派系內鬥不斷,紀律欠奉,多名官員先後去職,班農亦被輿論視為權鬥犧牲品,就在他丟官之前,維珍尼亞州夏洛茨維爾發生白人至上份子暴力事件,特朗普因未嚴正指責「白人民族主義者」而受千夫所指,「國師」班農也難辭其咎。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政治系高級講師梅傑(Mark Major)接受《香港01》訪問時表示,班農作為「另類右翼」旗手,下台具有象徵意義。然而梅傑同時指出,這並不代表班農已經過氣,因為從特朗普前競選經理萊萬多夫斯基(Corey Lewandowski)的例子可見,即使身處管治團隊以外,也能保持對總統的影響力。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今年4月引述文件披露,萊萬多夫斯基有份創辦的公司除了為世界各地的客戶提供政策建議,同時安排他們與特朗普、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及政府高層人員會晤。

班農早已揚言會在離開白宮後繼續為特朗普「作戰」。(維基百科)

就班農而言,他表明會在離開白宮後繼續為特朗普「作戰」,協助後者對抗來自國會、媒體及商界的敵人,這或許意味兩人將改變「作戰方式」──由一齊坐鎮白宮攻擊建制,改為內外夾擊。

力推保護主義助特朗普勝選

班農去年加入特朗普競選團隊後,運用自己經營極右網站《Breitbart》的經驗,設定大選議題,對捲入「電郵門」醜聞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Hillary Clinton)窮追猛打,同時挑動選民不滿全球化的情緒,推銷特朗普的保護主義及創造就業的政綱,最終協助特朗普登上總統寶座。特朗普上任後論功行賞,為班農度身訂造「首席策略師」一職,批准對方列席國家安全會議,足見其受寵程度。

花無百日紅,班農今年4月初便被排除出國家安全會議之外,特朗普同月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亦刻意淡化他的貢獻:「我愛史蒂夫(班農),但你們必須明白他直至選戰末段才加入競選團隊。」

輿論普遍認為,班農不單在美國社會極具爭議,在白宮內部亦是惹火人物,無法與同僚衷誠合作。時尚及政治雜誌《名利場》報道,班農曾向一名下屬表示,他在白宮西翼的鬥爭目標是來自紐約的「民主黨全球主義者」,包括特朗普長女伊萬卡(Ivanka Trump)、女婿庫什納、曾任高盛主席的白宮經濟委員會主任科恩(Gary Cohn),以及被他形容為「鷹派」的國家安全顧問麥克馬斯特(H. R. McMaster)。班農離開白宮後,《Breitbart》在8月20日一則報道中以大字標題聲稱,麥克馬斯特鼓勵美軍人員親吻《可蘭經》,質疑他對伊斯蘭教太軟弱。

《Breitbart》嘲麥克馬斯特對伊斯蘭教太軟弱。(網絡圖片)

多次與庫什納針鋒相對

按照美國媒體的描述,在多名白宮政敵中,與班農關係最差的要數庫什納──白宮內不時消息傳出兩人在人事安排、政策討論、國內或國際事務上激烈爭吵。猶太裔的庫什納奉行實用主義路線,與鼓吹「經濟民族主義」及反伊斯蘭教的班農水火不容。班農曾要求特朗普把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由特拉維夫遷往伊斯蘭教、基督教與猶太教共同的聖城耶路撒冷,但遭庫什納制止。庫什納上周出使中東,分別與以巴領袖會面,助外父尋求恢復以巴和平談判。他與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Mahmoud Abbas)握手時,班農看在眼中,必然百般不是滋味。阿巴斯今年5月訪問白宮時,班農留在家中避客,揚言「我不打算與那個恐怖份子同場!」

班農被指與庫什納等白宮同僚不和。(Getty Images)

庫什納和班農的鬥爭不僅在於政策分歧,甚至進入私人領域。《名利場》最近報道,班農的盟友質疑庫什納與保守派新聞評論網《Drudge Report》創辦人德拉吉(Matt Drudge)勾結,在班農離職前數星期頻頻炮製「班農徹底玩完」(The Total Eclipse of Steve Bannon)和「班農是真正的總統」(Bannon Is the Real President)等煽情新聞標題,進行人身攻擊,最終導致他下台。

另外,外界盛傳班農有意與電視業巨擘Sinclair Broadcast  Group合作,協助《Breitbart》進軍電視市場,與其他右翼媒體競爭,屆時可能對傳媒大亨梅鐸(Rupert Murdoch)旗下的霍士電視台構成威脅。《紐時》早前報道,梅鐸和庫什納在一場私人飯局中要求特朗普放棄班農。班農的盟友據此質疑,梅鐸利用庫什納與特朗普的姻親關係打擊班農。

劍指2018年中期及2020年大選

撇除個人恩怨,班農與昔日同僚最主要的分歧圍繞美國的全球政策,特別是如何遏制國力日益強大的中國。美國巴德學院外交事務教授米德(Walter Russell Mead)指出,國務卿蒂勒森(Rex Tillerson)、國防部長馬蒂斯(James  Mattis)、白宮幕僚長凱利(John F. Kelly)及麥克馬斯特等高官均致力維護美國在二戰後建立、被稱為「美利堅治世」(Pax Americana)的全球秩序,「他們希望維護美國作為全球大國的軍事及經濟的根基,遏制美國敵人的野心……對特朗普團隊而言,這仍然是最好及唯一合乎現實的外交政策選項。」

相比傳統政治精英,米德認為班農對「美利堅治世」有另一種看法──雖然美國在冷戰中擊敗前蘇聯,但顯然未能對付來勢洶洶的中國,因為原先用作支撐美國的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機構已無法發揮效用,反而被中國「騎劫」,用來「侵蝕」美國經濟,「班農相信必須告別過去的國際體系,採取激烈的新方法,才能在新型競爭中對付新型競爭者(中國)。」米德指出,班農認為其白宮政敵有關維護自由貿易和全球外交的做法將會愈來愈不受歡迎,「他希望把特朗普和目前當權的國安團隊分開處理,把外交政策打造成2018年(中期選舉)及2020年大選議題。」

班農認為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機構已被中國「騎劫」,用來「侵蝕」美國經濟。(網上圖片)

對目前仍然留在白宮的官員而言,班農去職為他們提供一個把外交政策「正常化」的良機,但難度甚高,稍一不慎只會為「另類右翼」提供進一步發展的土壤。第一個挑戰是,維繫「美利堅治世」的難度愈來愈大──由委內瑞拉內亂、朝鮮核危機、南海爭議以至中東亂局,美國正面臨迫切考驗,但解決方案卻不多;第二個挑戰是,公眾對應否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維持傳統國際秩序心存疑慮,而班農正竭力深化這種疑慮。

體制外照攪局

班農去職是否代表「班農路線」已死?答案顯然是否定的,輿論普遍相信特朗普本人的政治理念與班農接近,而後者表明今後會繼續為特朗普「作戰」。美國巴德學院外交事務教授米德認為,班農野心勃勃而且自命不凡,他的宏圖大計並非沒有實現的可能,畢竟他已在去年大選中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影響民意,促成特朗普勝選。雖然他已無法在白宮內興風作浪,但想必他已把原本寫白宮辦公室白板上的密密麻麻工作清單搬到《Breitbart》,未來將用自己更熟悉的手法重啟「另類右翼」抗爭,以局外人的身份再攪局。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敬請讀者留意。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