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瞭望台】商界集體跳船 特朗普CEO治國淪空談

撰文:陳冠東
出版:更新:

「暴力由多方挑起」、「各方有責」,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於上周一(14日)的記者會如此形容夏洛茨維爾右翼集會引發的血案。
特朗普拒絕明確譴責新納粹份子,但在政界引起浩大反應,美國巨企的CEO紛紛跳船,迫使特朗普宣布解散兩個由商界領袖組成的顧問團;多名共和黨國會議員亦公開批評集會,與總統劃清界線。特朗普言行超越了社會道德底線,也開罪了一直苦苦支持總統的商界和共和黨。他付上的政治資本以後或再賺不回來。

特朗普並非首次開罪商界領袖,6月初他執意退出《巴黎協定》,Tesla創辦人兼行政總裁馬斯克(Elon Musk)及迪士尼總裁艾格(Robert Iger)隨後退出白宮顧問委員會。

《巴黎協定》雖然關乎全球協力抗暖化、未來幾十年的宏觀發展規劃和資源調配權,但其成效備受很多美國人質疑,美國政商界反應更甚,在背後為特朗普撐腰。不過在夏洛茨維爾衝突一事中,特朗普所觸及的是普世的道德底線。他的批評力度極為不足,不但未能壓抑極右崛起的勢頭,且更有助長他們氣燄之嫌。

  默克CEO辭職抗議 反被嘲諷

最早公開反對特朗普,是白宮製造業委員會(American Manufacturing Council)唯一黑人成員,默克藥廠總裁弗雷澤(Kenneth Frazier)。他發表聲明指,國家領袖須以身作則,珍視美國社會尊崇的「人人生而平等」價值,明確反對顯露種族仇恨與優越感的表達方式。

一石擊起千重浪,英特爾總裁科兹安尼克(Brian Krzanich)、體育用品公司Under Armour總裁普蘭克(Kevin Plank)、美國勞工聯合會暨產業工會聯合會(AFL-CIO)總裁特拉姆卡(Richard Trumka)及美國製造聯盟(Alliance for American Manufacturing)總裁保羅(Scott Paul)等人亦辭掉委員會職務。直至特朗普上周三(16日)宣布解散委員會,請辭的成員共有九人,他們領導的都是美國首屈一指的企業或製造業團體,旗下僱員及勞工數以百萬計。

總統對企業領袖辭職的回應耐人尋味。他在社交媒體Twitter攻擊弗雷澤,指摘他管理的藥廠以高價剝削民眾,把工作遷到國外,又揶揄他卸下職務後「可以有更多時間調低那些騙人的藥價。」特朗普在競選時曾抨擊藥廠斂財,聲言上台後要調低藥價,但他在上月20日一個宣揚「美國製造」的活動中,曾點名讚揚默克藥廠在美國開設更多製造業職位。

美國製藥公司默克行政總裁弗雷澤透過Twitter,表示已辭去由總統領導的美國製造業委員會委員一職。(路透社)

隨着其他企業領袖接連跳船,特朗普在Twitter上發表不留情面的言論,指CEO們是「好出風頭的人」(Grandstanders),並表示自己心裏已有不少人選接替空缺。總統的傲慢令其與企業界關係急劇惡化,就連被視為忠實支持者的零售商沃爾瑪總裁麥米隆(Doug McMillon),也批評總統錯失了「藉拒絕白人至上主義者的行為,達至國家團結的關鍵時機。」特朗普上周二(15日)在紐約特朗普大樓再為極右辯護,聲言「另類左翼」也要為夏洛茨維爾事件負責,在企業界引起更大反彈。

身為總統重要經濟智囊的黑石集團(Blackstone)總裁蘇世民(Steve Schwarzman)於翌日(16日)急召白宮「戰略與政策論壇」成員舉行電話會議。彭博通訊社報道,包括IBM、摩根大通、百事及通用CEO在內的多位巨企領袖均要求解散該論壇,否則他們會主動辭職。商界的舉動反映他們對特朗普完全失望,隨後特朗普主動宣布解散上述兩個組織,稱自己不想「向企業界人士施壓」。

  商人總統思維與企業主流相悖

一眾CEO拉隊離開白宮,從政策制定及決策層面來看影響力不大,因為他們的職務只屬顧問性質。特拉姆卡表達辭職意向時便稱,製造業委員會「從未召開過一次真正的會議」,效用成疑。不過美媒指出,委員會有部分實際功效,如蘇世民領導的戰略與政策論壇,就曾成功說服特朗普不把中國列為貨幣操縱國,緩解了特朗普上台後的中美關係僵局。

蘇世民與中國關係密切,他亦將在特朗普時代的中美關係上,扮演重要角色。

雖然影響力因人而異,但CEO集體請辭動搖了特朗普政府對人民的說服力。特朗普在競選時強調自己是成功商人,表示自己有能力為美國爭取最好的貿易協議,令美國政府更有效發揮管治作用。他組閣時貫徹CEO治國思維,找來埃克森美孚總裁蒂勒森(Rex Tillerson)當國務卿,又不分黨派引入高盛營運總監科恩(Gary Cohn)擔任國家經濟委員會顧問。

不過特朗普的決策多次觸怒商界,今次可謂引爆了積壓已久的怨氣。他在2月發布針對七個穆斯林國家的移民禁令時,科技界就曾為此表達不滿,因為他們有不少員工來自外國,禁令損及企業利益。早前特朗普禁止跨性別人士參軍的行政命令,也與美國企業主流做法相悖。《華爾街日報》指出,絕大部分美國企業已接受包容性小眾。

基於特朗普的商界背景,以及他那強調效率的治國理念,理應與一眾CEO同聲同氣,為政府與商界建立更好的溝通橋樑。但各總裁辭職一事,說明了特朗普已變成企業家的負資產。他們擺出恥與特朗普為伍的姿態,以行動使總統自詡的強項淪為政府領導能力不濟、道德敗壞的寫照。對一眾企業家來說,盡早與這個和社會價值脫節的總統「斬纜」,或更合乎公司利益。

特朗普的旗艦政策為「美國優先」,為美國帶來工作,重振工業是他所聲稱的使命,創造就業機會的重擔也落在CEO身上。如今白宮和商界關係破裂,特朗普在未來數年要繼續推行「美國優先」,難度驟增。

在白宮前首席策略師班農辭職後,凱利試圖重整白宮秩序,並安撫一眾共和黨領袖。(路透社)

特朗普眾叛親離之際,《華盛頓郵報》上周四(17日)引述消息人士報道,新上任的白宮幕僚長凱利(John F. Kelly)對特朗普欠缺總統應有紀律的行徑,感到非常困擾及沮喪。如此事屬實,這代表連特朗普現時在白宮依靠的軍人亦心生不滿。

特朗普在政圈內所得支持愈來愈少,他下一步會尋找誰的背書?或許是福音派信徒,他們的領袖稱讚特朗普的說話「強硬及真誠」,事後更無人辭去白宮的顧問職位。可是將福音派列為主要支持者,只會令特朗普為了權力而繼續墮入極端保守的深淵。在未來的白宮亦不會存在紀律,就如由競選以來一直支持特朗普的金里奇(Newt Gingrich)所說,「特朗普某些部分幾乎不可控制。」

美國商界一向有愛國及彰顯道德價值的傳統,如今變為總統的反對者,加上兩黨的建制派紛紛狠批總統,足以顯示現今白宮亂作一團,氣氛令人窒息。然而3億多美國人,尤其是少數族裔,活在極端主義隨時爆發的危機下,恐懼與不安籠罩着他們的每分每秒,這種危機感及對制度的不信任,行將箍緊一整代人的心靈,屆時毀掉的不只是特朗普的大台,還有美國人對國家的信心。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請留意《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敬請讀者留意。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