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斯蒂格里茨:社會不義資源分配不均 致世代鴻溝

撰文:陳駿豪
出版:更新:

社會向上流動難、工作前景不明朗,是不少國家社會面臨的問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前美國總統克林頓的經濟智囊斯蒂格里茨(Joseph Stiglitz),撰文剖析美國社會兩代人面臨的處境,上一代跟新生代的鴻溝不僅是收入多寡和教育水平的問題,進一步申述,是兩代人過去和前景的落差。

史迪格里茲談到,年輕人躁動,源於生活不安,社會不公。(Getty Images)

上一代美國人的人生目標和生活環境,跟新一代不同。斯蒂格里茨稱前人投身勞力市場,容易覓得薪優糧準的工作。不少人會問「我想做甚麼」,他們希望及早結婚,工作穩定,然後置業,尋求安定,晚年退休保障無憂。社會環境大致安定,能夠貼合這種人生目標。

新生代感社會不公 工作不穩

然而,新生代面對的環境,截然不同。斯蒂格里茨形容,時下年輕人「幾乎終身面對工作不穩的難關」。這代人因社會變化經常轉工,大學畢業,便要揹上累累學債,動輒還20年,家境愈窮,學債壓力愈大。畢業生問的問題不再是,「我想做甚麼」,而是「甚麼工作可令自己盡快還清學債」。我的志願,變得遙不可及。置業,更難。

資源分配不公令社會躁動

社會不公隨世界環境改變蔓生。資源分配不公義,直接影響大眾生活。在金融市場操盤的人大使財技,震盪市場,獲利甚豐,然後離場,由年輕一代承擔沉重的社會成本。斯蒂格里茨認為如此的社會經濟環境令社會主義的經濟觀流行,提醒社會不必因冷戰期間「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將之拒諸門外。

今年美國總統大選,各個參選人各出奇謀,號稱要為社會帶來改變。斯蒂格里茨認為共和黨是巨大建制,各參選人流於中傷抹黑,執政只會持續現時的悶氣。民主黨人再上場,決議亦未必能通過共和黨掌控的議會,政治實況,加重社會無力感。

這種概況或許解釋年輕人為何「憤怒」。

(Project Syndic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