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布克獎連續第二年由美國人奪得 作品由林肯總統安葬兒子說起

撰文:陳奕謙
出版:更新:

美國作家桑德斯(George Saunders)星期二(10月17日)以小說《林肯在中陰》獲得2017年度英國布克文學獎。

1862年二月,美國南北戰爭正酣,忙於對抗南方的總統林肯此際遇上一次喪子之痛。威利林肯(Willie Lincoln)發燒久病不起,死時才11歲。

「我可憐的兒子,他值得比這世界更好的。上天已召他歸家。」林肯在華盛頓安葬兒子時說。美國作家桑德斯借用這次歷史事實,刻劃威利不想被遺在泥土之下,不願父親離他而去的心境。桑德斯借用佛家中死亡第三階段為之「中陰」的概念,寫成《林肯在中陰》一書,以對話為主,走靈異路線。作品令人反思,到底於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麼。

《林肯在中陰》的「林肯」指總統林肯的兒子威利。作品既有史實,亦有虛構成份。(Random House/ VCG)

評價:桑德斯作品與別不同

今年58歲的桑德斯是美國德州人,原本專長的是地質物理,後來寫科技題材,開始步入文壇。筆下已有六本短篇小說集和一部紀實作品。在今年度布克文學獎中,桑德斯憑《林肯在中陰》擊敗另外五名作家,贏得英國文壇最高榮譽。他亦成為布克獎四年前對海外英文作品開放以來,連續第二位美國作家得獎。

評審委員會花了五小時選出作品,主席洛拉楊(Lola Young)指出,他們沒有考慮國籍。「我們有淚,但不是憤怒、不愉快或什麼,而是作出決定後感到釋懷......這部作品真的很出色,因為它的原創。它的風格與別不同,看似矛盾地給另一個世界中未完全死亡的靈魂帶來生命。」

這作品將林肯的個人傷痛和面向公眾、發起美國內戰的一面並列起來。你讀到人的死亡,很切身而且個人;你亦看到更大的政治環境,數以十萬計年輕人死亡;然後你看到墳墓上的奇特狀態,靈魂未準備好全然死亡,嘗試處理在世一直理不好的事。
布克獎2017年度評審主席洛拉楊
英國王儲查理斯夫人卡米拉(左)是今屆布克獎頒獎禮嘉賓。(VCG)

桑德斯:回應世界以暴力抑或愛心?

桑德斯獲獎後表示自己的作品都帶有試驗性質,現在會更有信心寫下一本小說。「當我尊重的人稱許我的工作,或者當我與一群優秀作家齊名時,我看自己更高了,寫下一本書時的勇氣會多一點。」

你未必察覺,我們的時代很奇怪,關鍵的問題很簡單:面對恐懼,我們是否要排斥、負面想像及訴諸暴力?抑或我們信心一躍,以愛盡力回應?相信其他人不是真的他者,而是活在另一天的我們。
美國作家桑德斯

01百科:布克獎有兩個

布克獎每年頒發一次,原本只授與英聯邦及愛爾蘭的作者,但自2013年起只要是英文寫作並曾在英國出版即可參賽。去年美國黑人作家貝蒂(Paul Beatty)憑諷刺小說《出賣》(The Sellout),成為第一個獲頒布克獎的非英國人。貝蒂講述一個年輕人用誇張、過分的手法來突顯非裔美國人的身分,用了不少粗俗字眼,部分內容易會令人感到冒犯。

至於布克國際獎的對象更廣泛,不但英文作品可以參賽,只要有英文翻譯本的亦可獲獎。原本兩年一度,布克國際獎自2016年起開始一年一次,韓國的韓江擊敗中國作家閻連科、日本的大江健三郎等,憑《素食主義者》獲獎。2017年度則由以色列的格羅斯曼(David Grossman)奪得。

2000年布克獎得主艾活在今年內先後贏得卡夫卡獎和德國書商和平獎,亦是諾貝爾文學獎的大熱。(路透社)

加拿大作家艾活領卡夫卡獎

同樣在星期二,文壇上另一個重要獎項卡夫卡獎亦舉行了頒獎典禮,加拿大國寶級作家艾活(Margaret Atwood)領獎後表示很喜歡卡夫卡,認為他是一個時代的象徵人物,求學時已經懂背他的傳奇。德國書商和平獎在10月15日亦將2017年度獎項頒了給艾活,表揚她以文學作品對抗打壓的貢獻。

艾活的經典作品《侍女的故事》走反烏托邦路線,與《1984》和《美麗新世界》同樣寫出世界的黑暗。《侍女的故事》不但曾經拍成電影,美國網上電視台Hulu近月亦播出改編劇集,講述在男人掌控一切的國度,女人完全沒有自由的生活,並因此贏得2017年度艾美獎。

艾活的《侍女的故事》改編成電視劇,並在今年九月贏得艾美獎。(VCG)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