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抬頭】用家親身感受戰爭實況 虛擬實境技術推動改革社會

撰文:黃家欣
出版:更新:

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人類的官能日復日接收大量刺激,平面的相片、影片、或聲音、文字等帶給我們的震撼威力已大大減少。要增加代入感,產生同理心及同情心,傳統媒體的力量有限;但配合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技術,讓用家真正切身處地代入別人的角色,戰爭、難民、暴力等社會問題便能得到更多人關注。

「敍利亞計劃」(Project Syria)收集相片及影片,重新建構一個虛擬的敍利亞環境,讓觀眾親身了解敍利亞民眾面對的情況。

虛擬實境技術已發展近30年,2014年Facebook斥資20億美元收購虛擬實境裝置生產商Oculus,令大眾再度關注這種科技的發展。較早前Oculus公布,將於3月推出頭載裝置Oculus Rift,定價600美元,Sony及HTC亦將推出自家版本的產品。

 

科技界預期虛擬實境技術將在2016年掀起巨大浪潮,雖然過往不少公司也曾研究這種技術,但均未能引發熱潮,Oculus聯席創辦人Brendan Iribe認為,今次的熱潮與過往不同,因為現時的技術已經成熟,螢幕尺吋縮小,解像度則提高,令影像更清晰。

科技界預期虛擬實境技術將在2016年掀起潮流。(路透社)

外界很容易將虛擬實境技術聯想到遊戲應用,其實這種技術還可應用在不同層面,其中一種就是「沉浸式新聞」(immersive journalism)。沉浸式新聞強調以第一身體驗新聞故事,增加讀者或觀眾與新聞的關聯,虛擬實境技術便有助提高讀者或觀眾的代入感。

 

試想想:親身走在敍利亞的大街上,經歷一場爆炸,或走到約旦難民營,從難民角度去觀看居住環境,這種科技讓用家以第一身的視覺、聽覺去感受,而不是透過平板的文字、或是第三者的鏡頭去了解狀況,增加用家的同理心。

 

不少非牟利機構及社會議題關注組織看中這種技術的特性,希望以此促使大眾行動。其中「敍利亞計劃」(Project Syria)就是收集記者到當地採訪的相片及影片,重新建構一個虛擬的敍利亞環境,讓用家了解敍利亞民眾面對的情況及當地發生的事。

敍利亞計劃創辦人培利亞(Nonny de la Pena)表示,敍利亞離美國很遠,如何吸引不讀報的年輕觀眾去關注這些重要的議題?這是所有好的新聞媒體關注的問題;她表示,讓讀者成為目擊者是非常有效的。

 

親歷其境 毋須第三者詮譯

 

製作虛擬實境影片的Vrse總監米爾克(Chris Milk)表示,新聞媒體就是將大眾帶到一個他們不能出的場合;他指這項技術可讓人更了解在真實生活中較難接近的生活。Vrse於2014年與美國Vice News合作廣播「紐約百萬人大遊行」現場情況,米爾克指觀眾猶如親歷其境,而不是經過第三者去詮譯事件。

▲Vrse於2014年與美國Vice News合作廣播「紐約百萬人大遊行」現場情況。(Vrse網站片段)

非牟利機構 靠VR爭取公眾同情

 

國際特赦組織英國分會去年5月開始亦利用虛擬實境技術,該組織的創新部門經理斯泰安斯(Reuben Steains)表示,與其他大型非牟利機構一樣,苦於爭取公眾的同情。他表示,大部分英國人不認識人權受侵犯的人,因此虛擬實境技術有助連繫機構與公眾。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