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少吃肉可救地球? 內地衛生部籲民眾少食肉遏碳排放

撰文:陳康怡
出版:更新:

中國衛生部在2016年最新修訂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議民眾減少吃肉50%,這不但對公眾健康有利,對保護地球環境來說也是一件極大喜訊,因為畜農業是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一大來源。多個環保組織對新版的膳食指南表示歡迎,認為中國人少吃肉, 可大幅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拯救地球!

WildAid鼓勵中國民眾減少吃肉的宣傳片 (01:13起)(VIMEO)

新修訂的膳食指南建議民眾將魚、禽、肉和蛋平均每天攝入總量控制在120至200克以內, 而禽類的每天攝入量,則從2007年公布的50至75克以內,下調到40至75克。目前中國每年的人均肉類消費是63公斤, 比新膳食指南​​建議的27公斤高出一半。不過,在世界排名上,中國每年人均肉類消費仍不及澳洲(93公斤)、美國(91.1公斤)和以色列(86公斤)等國家。

非牟利野生救援組織WildAid響應中國政府的行動,發放宣傳短片,鼓勵中國民眾減少吃肉以對抗暖化。中國現時肉類消費量佔全球28%, 其中以豬肉最多,每月進口量超過7萬噸,佔全球市場的一半。WildAid一分新的研究報告指,假如中國肉類消費量按此趨勢增長,將會為世界每年帶來額外2.33億公噸溫室氣體,亦會出現損害人民健康、耕地減少等問題。《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只是政府給人民的一個指標,是否跟隨乃是個人決定。假如真的依從指南上的準則,全球碳排放量可與於2030年減少10億公噸;中國政府今年預計碳排放量為18億公噸。 

中國人今次要「食」救地球了。 (Getty Images)

政府籲人民改變生活模式 對抗全球暖化

近年大量學術研究強調,全球性肉食量的減少會對環境帶來極大的益處,特別是減少吃牛肉將對環境帶來,一隻牛每年釋放70至120公斤甲烷,而甲烷比二氧化碳引發溫室效應的能力強20倍。全球的飲食趨勢,將會轉向減少動物製品的食用,部分環保團體倡議素食對抗全球暖化。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說:「這種生活模式的轉變,將會為畜牧業帶來變革,碳排放量亦會減少。」他又指,「應對氣候變化涉及科學、政治、企業支持等各種考量,但最後,仍需依賴普羅大眾改變消費行為。」

隨著中國經濟增長,肉食已從三十多年前被視為奢侈品,演變成人民的主食。1982年時,中國每年人均肉類消費只有13公斤, 牛肉更在「人間」被視為稀有食品,要富貴人家才能吃得起。 

(衛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