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大會舉行首次難民峰會 尋求解決之路 成效何在?

撰文:黃家欣
出版:更新:

去年9月,聯合國大會舉行時間正值歐洲難民潮高峰期,各國元首、特別是歐洲國家對難民問題表現關注;另外最突破的應該是美國與俄羅斯在大會上同意通過外交途徑結束敘利亞衝突。一年過去,難民問題仍困擾全球國家,今年的聯合國大會更首次就難民問題舉行峰會;而敘利亞內戰進入第六年,雖然美俄雙方早前達成停火協議,但能否繼續延續仍存在不少隱憂。

上周有示威人士在敘利亞抗議聯合國未能解除當地反政府軍佔領區受包圍狀態,指「飢餓好過受辱」。(美聯社)

第71屆聯合國大會周日(18日)在紐約舉行,各國領袖聚首,希望就難民及敘利亞問題取得進展。根據聯合國數字,在2005年至2015年十年之間,受中東及北非暴力事件增加,全球戰爭難民人口由3700萬增至6530萬,跨境難民數量於2014年錄1370萬,預料在2017年將增至1640萬,是二戰以來最嚴峻的難民問題;而在敘利亞的戰爭則已奪去30萬人的性命。

紐約周六發生爆炸後,警方加強在聯合國總部附近的保案。(美聯社)

歐洲成為國際移民的主要目的地,成千上萬的民眾逃難到歐洲,引發歐盟難民危機,根據歐盟邊界機構Frontex,2015年有逾180萬非法越過歐洲邊界;當中土耳其、約旦及黎巴嫩接收了全球三分一跨境難民。

聯合國指,今次是聯合國大會首次就大批難民及移民流動舉行國家領袖級峰會,為歷史性的機會,讓國際間更好地回應事件提出藍圖;又指會提及人權問題及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回顧去年大會上各國對難民問題亦有所回應,德國總理默克爾講話時提到難民危機,呼籲以爭取和平去解決難民潮問題,但過去一年難民危機反而愈趨嚴重。美俄同意通過外交途徑結束敘利亞衝突;近日雙方雖達成停火協議,但不足一周,美軍先誤炸敘利亞政府軍基地,北部戰略重鎮阿勒頗亦遭空襲,停火協議似有還無。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