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大會是什麼 最高決策機構 負責行政與預算

撰文:洪怡霖
出版:更新:

第73屆世界衛生大會5月18日起一連兩天舉行。香港01整理有關世界衛生組織及世界衛生大會的資料,讓各位了解這些帶領全球對抗疫情的機構。

世界衛生組織在香港時間下午6時召開史上第一個視像會議,外界在觀看中美兩大國間的緊張情勢,會否對各位團結抗擊疫情造成影響。會議以往通常為期3周,但已大幅減至在為18及19日兩天舉行。外界預料焦點落在新冠疫情上;疫情目前在全球已奪走逾31萬人命、感染逾470萬人。

二戰後成立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外交官員在1945年舉行會議成立聯合國,當時討論的事項之一就是建立一個全球衛生機構,3年後,世界衛生組織在1948年4月7日誕生。

世衛如今有194個會員國,在全球150國和6個地區設有辦公室,加上日內瓦總部,總計有超過7,000名員工。

領導結構

世界衛生組織的管理分為世界衛生大會、執行委員會和總幹事。

世界衛生大會是世衛最高決策機構,每年開會1次,由會員國派代表團參加,職責是決定組織政策、任命總幹事、監督財政政策,以及審批預算。

執行委員會由34名在技術方面有資格勝任的委員組成,當選委員任期3年,每年1月和5月各開一次會,1月開會決定世界衛生大會議程,較短會議於5月緊接衛生大會之後舉行,審議偏向行政的事項。

總幹事人選由執行委員會提名和世界衛生大會任命。世衛第8任總幹事為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現年55歲的他在2017年上任,過去曾擔任埃塞俄比亞的衞生部長和外交部長。

↓↓↓想看世界各地民眾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日常生活情況,請點擊放大觀看:

+6

資金

世衛組織的預算周期是2年,經費來自成員國和非政府組織,而會員國繳納的費用是根據國家財富和人口計算。但這些「分攤會費」佔世衛資金不到1/4,主要資金如今來自成員國和捐贈者的自願捐款。

世衛2018年至2019年預算為56.2億美元,其中43億美元指明自願捐款。整體來說,世衛最大資助者依序為佔15.9%的美國、佔9.4%的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The 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佔7.7%的英國、佔6.6%的全球疫苗免疫聯盟 (Gavi, the Vaccine Alliance)和佔5.2%的德國。

成功案例

全球幾個重大疾病的根除和削減,世衛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天花。在推動大規模疫苗接種政策後,世衛1980年5月正式宣布成功根除天花。

●瘧疾。自2000年代初期起,歐洲大陸即未出現任何瘧疾病例。

●小兒麻痺症。世衛有雄心要讓小兒麻痺症自地表消失,並早已展開行動。小兒麻痺症自1988年起便在125國流行,全球通報病例達35萬宗,時至今日,病例已大幅下滑99%。

●愛滋病。世衛2003年12月與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UNAIDS)聯手,向發展中國家的數百萬名患者提供抗愛滋藥物,尤其是非洲國家的患者。

挫敗實例

2013年底至2016年間在西非爆發的伊波拉(Ebola)疫情造成1.13萬多人喪生,世衛的處理方式被外界視為是成立以來的最大失敗,被批一開始低估危機的規模。

世衛直到2014年8月才宣布將伊波拉疫情列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當時距離病毒首度在畿內亞現蹤已近5個月,許多非政府組織都認為世衛的動作太慢。